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人本位”取代“物本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4:43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评论员

  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新时代,一个经济与文化高度交融的新时代。当“物本位”理念逐步被“人本位”理念所取代,一个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张,并深度改造提升诸产业门类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正悄悄向我们走来。

  谁能敏锐捕捉住闪烁其中的机遇,谁就是最早的受益者。沂源有个织女洞,织女洞下有个牛郎官庄,织女洞与牛郎官庄间有条大河,已存在不知多少年,却一直静默乡野,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国内惟一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对应的实地实景。近年来兴起的传统文化价值时尚化新潮,让当地决策者敏锐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商机”,一场以爱情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策划拉开了大幕,洞成为“爱情洞”,河成为“情爱河”,浓浓的爱情文化芳香引得游客络绎不绝。一个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不但壮大当地旅游业,还为这个山区县注入新鲜的产业活力,让人感慨不已。

  这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当今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这种需求体现在各类产品生产中,就是要求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顺应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当前“物本位”社会正向“人本位”社会转变,人们从追求GDP 逐步转向对人的物质、情感、精神需求的关怀,能够满足这些新需求的文化,也就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体现出改造提升其它产业的作用,为产品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已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金钥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看不到文化对提升一地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性,仅仅从GDP 角度打量文化的作用,已经显得狭隘而落后了。

  文化促进产业调整改造的最直接表现,是成为与技术齐头并进的有生力量。文登鲁绣在当地已流传几百年,当地家纺龙头企业艺达集团,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挖掘民间刺绣艺术,在现代设计中注入传统文化因子,并以先进设备实现产业化。 现在艺达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家纺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家纺这个传统产业也成为文登“不老”的支柱产业。

  文化具有拉近心理距离、抚慰和愉悦心灵的作用,能够使产品具有更强的亲和力、贴近性、趣味性。技术以知识、信息为支撑,与文化相通相融。 在生产中文化的火花与技术的灵光相碰撞,能够孕育出打破常规的创意之花,生产出时尚厚重的畅销品,为传统产业“点石成金”,让夕阳产业焕发青春活力。这昭示我们,促进转方式调结构,要重视技术创新,但也绝不能忽视文化创新。

  文化的作用,还体现于对某一个行业的整体提升。 青岛有一家酒店,名曰CHINA 公社,它以中国传统“和合”居住文化为主题,主要建筑为体现这一文化的客家土楼和北京四合院样式,家具、床铺、桌椅等大大小小用品,无不围绕主题文化制造和摆设。文化成为 CHINA 公社经营的灵魂和市场的卖点,客人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外,更多的是体验一种文化上的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在这里,传统产业一改对文化要素的简单吸收和组合,转为对文化要素的整合与创造,服务业嬗变为文化服务业,传统产业置换上文化“芯片”和“外衣”,它们的身价也获得极大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产业的价值创造方式、运营方式都将发生根本转变,传统经济结构也将因此得到深刻改造,整个行业将旧貌换新颜。

  经济的发展导致理念变迁,理念变迁催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催生新的发展方式,这应该是当今时代最为深刻的发展辩证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