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瘦身+塑身 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日前,成都新一轮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市政府工作部门将由51个减少到41个。参加了此次政府机构改革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的川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川大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姜晓萍,昨日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政府部门从51个减少到41个,而机构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数字的减少同职能的转变如何关联?

  姜晓萍: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撤并和人员精简,核心是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而成都的特色,正是为适应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六个一体化”中的管理体制一体化。机构改革不是单纯“瘦身”,而是要“塑身”。

  所谓“塑身”,就是该增强的需要增强,该减弱的需要减弱。例如将市粮食局、市物价局的职责划入市发改委,就是弱化政府部门对市场的微观调控,强调在宏观方面的调控。

  记者:有两个更名机构的名称中增加了“城乡”两个字,意义何在?

  姜晓萍:在更名的3个政府机构中,有两个机构名称增加了“城乡”,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乡房产管理局。这是大部制的体现,房产、建设变成了大房产、大建设,打破了城乡管理分割,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更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记者:新一轮改革中的成都特色体现在哪儿?

  姜晓萍:统筹城乡是一个显著的特色,还有就是机构的“提升”。市投促委由政府非常设机构“提升”为政府组成部门,市投促委负责抓总、牵头、协调,负责招商引资,避免区(市)县之间的恶性竞争,本身就是机构创新。

  光是机构设置的改革还不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最佳效果,还需要配套制度的进一步出台,落实“三定”方案,创新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干部人事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干部的教育培训等配套制度。通过机构改革,让政府职能实现转变,政府当裁判,不当运动员,把市场活力和潜力开发出来。

  记者 田芳 摄影 谢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