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总编辑杨黎光再获大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6:30  深圳晚报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陆云红报道记者近日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获悉,中国报告文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徐迟报告文学奖第四届评奖结果在京揭晓,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杨黎光作品《中山路》荣获大奖,这也是他第二次获此殊荣。

  “石花杯”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评奖活动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湖北省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经评奖委员会会议最后无记名投票,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李春雷的《木棉花开》、何建明的《生命第一》、丰收的《王震和我们》和杨黎光的《中山路》共五篇(部)荣获大奖;党益民的《守望天山》等十篇(部)荣获优秀奖。

  据介绍,本次评奖的对象是2008~2009年在中国大陆用汉语写作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本次参评作品的题材范围和主题形式十分丰富,分别以现实和历史的视角描述了非常多样繁复的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对于社会生活在真实的接触描写中表现了很多独特和动情的理性感受。获奖作者的分布面也很广,其中年龄最大者为80岁的军旅作家彭荆风。

  “杨黎光的《中山路》是本次获奖作品中极富特点的一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溪鹏表示,《中山路》是一部大作品:大题材、大背景、大事件、大人物,作者以大气魄、大境界、大手笔完成了这部厚重大气之作。这部作品构思巧妙,以城市街道名称中多用的中山路隐喻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全国各地一百八十多条中山路,是中国人民对中山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以中山先生为首的那些民主革命先驱最深切的纪念。“中山路寄托着中华民族对中山先生无限的爱戴和敬仰之情。杨黎光在感受幸福的同时,把现实生活中的中山路和一种主义、一条路线做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接,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百年间几代人的艰难探索做了一次理性的梳理和形象的总结。这就是长篇报告文学《中山路》的深刻所在。”

  傅溪鹏说,杨黎光是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在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评选中,他也凭借作品《没有家园的灵魂》获得大奖。作为我国报告文学作家中的一员骁将,杨黎光的作品风格鲜明,构思巧妙,思想性、艺术性兼而有之,好看耐读,且质高量多,他以自己的一部部佳作奠定了在我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他善于抓取题材,切中要害。他的报告文学结构精当,写作凝练,作品通常发人深思,极具思辨色彩。他又是非常勤奋的作家,担任重要工作职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报告文学创作,他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自己的艺术水平,为我国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做出了贡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