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查常平自拟标准 明年请人上书人代会

  

查常平自拟标准明年请人上书人代会
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成了很多考生要迈过的门槛图据CFP

  【相关行动】

  “炮轰”高级职称评定标准,让川大讲师查常平一夜之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明明在专业研究上已经达到了标准,甚至超过很多,却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卡壳,这是很不科学的。”昨日,查常平拿出了他设想的一套评定标准,并准备在 明年人代会时,想法通过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而在国内学界,类似于查常平的情况还有很多。连日来,华西都市报推出一系列报道后,在 国内引起了广泛讨论,对于一些专业学科职称评定的考核项目,各方都持有不同意见。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学中医的考职称需不需要考外语?

  中医也要考外语资历深才躲得过

  周志彬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主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学中医评职称,照样也要考外语。”周志彬说,过两年他也准备去评副主任医师职称,这相当于高校里的副教授级别。博士出身的周志彬英语没有问题,但学中医还要学外语,让他觉得多少有点怪怪的,“如果仅从研究角度来说,中医完全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门学问,自成体系,没听说过中国人到外国去学中医的。”但周志彬说,国内新一批学中医的人普遍外语都不错,因为这是将中医传播发扬到世界的必要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医感兴趣,到中国来学习中医,从方便交流的角度,外语还是很重要的。”

  但对于年纪稍长的中医,外语恐怕就是评职称的一道鸿沟。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蒋通荣说,按照国家规定,高校内评定职称都要考外语,中医药大学也不例外。但对于一些年纪大,资历深的老中医,评职称时也可以破例,“从医达到一定年限的

  中医,评职称时可以选择考外语还是考医古文。”

  计算机不过关资深记者望职称兴叹

  学中医要考外语,当记者仍同样要考计算机。这就成为在成都某报社工作的王英明(化名)评定职称时的“杯具”。王英明做记者已有十多年了,在圈内也颇有名气。去年下半年,在又一轮职称评定开始前,王英明也想去评中级职称,但计算机是必考项目。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大堆计算机方面的书,准备恶补以便能过关。可攻书的第一天,就让王英明有点抓狂,“我心里想的是,类似于Photoshop高级操作之类的东西,文字记者学来到底有什么用?”王英明的工作肯定会用到电脑,但最多也就是写稿子、查资料,Photoshop之类的技能根本就用不上。

  在看了两天书后,王英明就放弃了,“宁可不评这个职称,也不能把大把时间浪费在些无用的东西上。”

  自拟评定标准明年人代会请人上书

  各行各业评职称,都有一本难念

  的经。昨日下午,深受其害的査常平拿出了他自拟的一份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标准,“用我的话来说,就叫‘4321’标准。”

  査常平说,目前评定标准之所以不合理,就是因为评定标准没有重点之分。“现在的评价体系主要分成4块,科研、教学、项目和基本条件,每块都显得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对某些专业来说,这样的评定显然并不科学。”査常平说,例如项目,实际上就是把大学老师当成了摇钱树。

  在査常平提出的评定标准里,还是分成4块,但重点却不一样:把评定标准分定为10分的话,科研占4分,教学3分,项目2分,基本条件1分,然后设定一个及格分数,“假设6分及格,科研拿到4分,教学拿到3分就过关了,项目和基本条件不需要都可以。作为大学教师,科研和教学才是最重要的。”

  査常平准备把拟定的方案在明年2月的人代会上,通过人大代表上书建议。可当记者询问该方案到底有多大把握时,査常平无奈地笑了:“我也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吧。”

  华西都市报记者付真卿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