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宽容对待网络舆论

  □本报评论员周葱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去年中国网民人口达到了3.3亿,超过美国人口数。跨入2010年,中国网民人口已突破4.2亿。如此高速发展势头,放在几年前是难以预料的。它带来了我们舆论表达、日常交往的极大方便,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纷争而产生的道德评价、法律问题也日渐增多。在当下,关于网络“收”还是“放”的争论,从来都是热点,而且几乎每天都在增加新的案例。

  正如发展经济与环保看似矛盾的关系一样,这场草根与官方、个体与组织、甚至个体与个体的网络博弈,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网络高速发展状况下的不成熟性。一方面,网络成为民意的盛宴,在便利的同时,其随意性、戏谑性也被不少网民充分运用,而这种特性被滥加运用,则必须带来负面效果,最常见的就是对隐私权的侵害;另一方面,作为政府部门,还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业已形成的正当定位,尤其是当自己被作为民意监督对象时,更是视之为洪水猛兽。此时他们往往不顾现成法律,以越位的姿态,粗暴简单地去干涉网络言论。

  两相比较,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不是个别网民的不负责任发言,而是一些政府部门对网络言论的打压和阻塞。其实,我们的法律对诽谤和发布虚假信息都是有

  规定的,网民在网络上发言,都要受此约束。应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网民有权发表自己的正当诉求。但目前状况是,不少政府部门以一己之喜好,绕过法律,把公权之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乱发言、乱表态,或者干脆用行政手段来对付网民。这种行为,恰恰破坏了网络的正常功能,而且最终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千里抓人,最后不是也得放了吗?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分析,一个媒介的受众数量一旦达到一国总人口数量的20%,这个媒介就具有了主流影响力。而在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即超过了中国人口的23.6%。网络不再是少数年轻人的边缘化场所,开始成为中国人讨论问题的重要平台。这组数据应该向广大的政府机构广而告之,让所有人都来正视网络的正面作用和力量,而不要再以老旧眼光视之。

  成熟网络环境的养成,需要网民和政府部门不断调整双边关系。在此过程中,更多是政府部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度。网民数以亿计,而个体的网民总是感性的,其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他们的言论只要不是恶意为之,哪怕不太正确,哪怕带些情绪化,也应该视为正常的表达。说到底,成熟网络环境的养成,更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常持宽容之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