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镜看历史

  

对镜看历史

  昨日,“明月飞下妆台来——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历代铜镜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展出,此次展览精选了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70余面铜镜,旨在展示铜镜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悠久文化。陈飞 摄

  本报讯(记者 石月 实习生 陈叶灵)“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古人不仅在照镜子时展现出对美的渴望,就是简单的铜镜本身也蕴含他们对美的追求。2010年9月14日,湖南省博物馆于老陈列楼一楼推出原创展览“明月飞下妆台来——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历代铜镜展”,共展出省博馆藏文物76面铜镜,通过这些铜镜对古人的审美、墓葬等习俗都能有一定了解。

  从新石器晚期沿用至明清时期,古人将无尽的审美情怀施加于铜镜之上。新石器时代的七角星纹镜,透露出远古文明的气息;战国的镂空蟠螭纹镜,与著名的龙凤帛画如出一辙;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镜,让人遥想西域驼铃声声;宋代的蹴鞠纹铜镜,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的足球盛会……“视尔前,虑尔后”,每一件精品都将生活实用和艺术欣赏融于方寸之间,承载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除日常生活中的照面饰容作用之外,古代铜镜还有陪葬、辟邪、礼佛甚至是“明镜高悬”监督的作用。本次展览中,最大的铜镜明吉藩王铜镜直径半米有余,而最小的铜镜则直径不到一根食指的长度,大多数铜镜均为圆形,也有方形等别致形状的铜镜。前来参观的湖北人小张说:“古代人审美水平让我惊讶,我发现这些铜镜有些风格和我喜欢的国际名牌ANNA SUI 很相似。”

  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省博原馆长高至喜介绍,目前长沙市出土最早的铜镜是春秋晚期时的。作为研究青铜器的专家,高至喜说:“长沙市铜镜出土得最多的是战国时期的,在我们发掘出的楚墓中,有四分之一都有铜镜,数量多,种类有70多种,算得上是全国出土铜镜中数一数二的。从这些制作精美的铜镜可以看出当时随着长沙经济的发展,不仅达官贵人爱美,爱照镜子,普通老百姓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铜镜。”即日起至10月10日感兴趣的读者均可到省博免费参观。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