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政府的“被妖魔化”幻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9:10  东方早报

  曹林

  《经济参考报》前段时间曝光了江苏沭阳全民招商的现象,这个欠发展的地区把招商的疯狂演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财经》随后的调查显示,疯狂的招商并未奏效,此前招来的几十家外商先后撤离,很多工厂成为动物栖身的“空城”或长满蒿草的半拉子工程。

  媒体的报道引来了沭阳官员的激烈反弹。当地宣传官员直斥外地媒体妖魔化沭阳的全民招商,称沭阳人绝不会认同这些妖魔化报道。

  地方政府这样的回击听起来很熟悉,每遇丑闻被曝光时,官员总喜欢撒娇说“被妖魔化”了。比如安徽阜阳,近年来丑闻连连,阜阳市委直接站出来呼吁外界和媒体不要妖魔化阜阳。这样的抱怨,河南、江西、山西的官员都有过,充满了受外地媒体迫害的委屈。

  无疑,这样的“被妖魔化”抱怨,纯粹是听不进批评和容不得负面报道的政府和官员们臆想出来的,是一种撒娇,更是一种绑架——将媒体批评的丑闻与整个地方形象绑到一起,仿佛媒体批评了该地某种现象,就是妖魔化当地所有人,与当地所有人为敌了,从而借妖魔化的修辞将外地媒体推到本地所有人的对立面。经过妖魔化的臆想,地方政府成功地将自己扮演成一种楚楚可怜的、受外地媒体迫害的受害者形象,丑闻被掩饰,焦点被转移,问题被偷换,丑闻被披上了“被妖魔化”的外衣。

  动不动就说“被妖魔化”了,这真不是一种对待舆论监督的虚心态度,而是对外地媒体充满排斥和敌视。记者是经过扎实的调查和充分的采访而写出报道的,怎么就妖魔化地方了?并且,记者只是就全民招商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披露,就事论事,就招商论招商,并没有由“全民招商”引申出对沭阳人和沭阳官员连带的、无关的批评,没有因此将沭阳描述成一种“妖魔”,所以跟妖魔化毫无关系。

  媒体不是中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对沭阳的全民招商提出了批评,地方政府当然可以辩护,但辩护主要应该“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用事实去反驳媒体不实的报道。

  (作者系媒体人士,摘自9月14日《中国青年报》,标题有改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