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人意料大胜小泽 菅直人连任日首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9: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出人意料大胜小泽菅直人连任日首相
前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
出人意料大胜小泽菅直人连任日首相
成功获得连任的民主党党首、日本首相菅直人。

  投票结果:

  菅直人721票,小泽491票,前者胜。

  取胜关键:

  普通党员、支持者及地方议员的支持。

  关注焦点:

  改组内阁和党领导层,是否启用小泽。

  本报讯 在14下午举行的日本民主党党首选举中,民主党现任党首、日本首相菅直人出人意料地以明显优势击败击败党内重量级人物、前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成功连任党首,同时得以继续担任日本首相。

  胜在地方选举

  北京时间14日13时,民主党内召开临时党大会进行党首选举。此次选举参与投票的不仅有412名隶属于民主党的国会议员,还包括地方议员、党员及支持者,堪称民主党2002年以来首次正式党代表选举。

  小泽、菅直人先后上台,作15分钟最后竞选演说,民主党国会参、众议员随后投票。

  最终计票结果显示,菅直人在国会议员票上与小泽基本持平,但赢在民意和舆论。

  据统计,选举共产生406票有效票,其中菅直人获得206票,小泽一郎获得200票。

  根据民主党相关选举规定,国会议员的1票相当于地方议员、党员及支持者的2票,因此,菅直人与小泽一郎的得票分别折算成412票和400票。

  在100票地方议员投票中,菅直人赢得60票,小泽一郎得到40票;而在党员及支持者中,菅直人以249票对51票的绝对优势完胜小泽一郎。

  综合所有投票结果,菅直人以721票对491票的较大优势胜出。

  结果公布后,菅直人发表获胜感言。他一一感谢国会议员、地方议员、普通党员和支持者。(天乐)

  经济挑战

  市场观望 面临经济难题

  据新华社电 菅直人成功连任,并没有打消市场的不确定性。菅直人胜选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美元兑83.09日元,攀上15年来最高点,但稍后回落至1美元兑83.30日元。

  从当天市场反应看,菅直人连任可能给日本金融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加上民主党党内团结、“扭曲国会”等难题,投资者可能采取观望态度。

  日元居高不下,加上以财政保守派著称的菅直人连任,令政府不大可能短期内大规模增加开支。菅直人打算设法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但如何为民生项目“埋单”,在日本公共债务两倍于经济规模的情况下是道难题。

  政治挑战

  党内对立或被在野党利用

  据新华社电 菅直人当天傍晚在民主党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他尚未就改组内阁或调整党内高层人事做出决定。

  日本共同社分析,菅直人可能于下周早些时候完成内阁和党领导层改组,是否启用小泽担任要职将成为最大焦点。由于菅直人内阁上台以来呈现“脱小泽”姿态,能否保持党内团结将取决于他今后如何对待小泽和小泽派国会议员。

  从小泽所获400点国会议员票看,小泽派和鸠山派“基本盘”。这意味着小泽势力犹在。

  按共同社说法,9月下旬临时国会开幕后,自民党等在野党可能利用民主党的党内对立与政府展开周旋,要求早日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选举。

  新华时评

  日本的尴尬:一年三选相

  14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击败党内大佬小泽一郎。日本政坛得以避免“一年三换相”,但“一年三选相”仍令人叹为观止。

  在日本这个以生产耐久优质工业品著称的国家,政坛似乎是一条有“设计缺陷”的生产线,其终端“产品”——首相难称“耐久”,这背后有经济环境、政治生态、政党架构、民众情绪、舆论氛围等多重原因。

  概言之,经济长期不景气,使民众极易对执政党不满;执政党为挽回民意,倾向于以首相和内阁辞职来尽快“灭火”;新组建内阁又很快沦为执政党内“分肥”平台,催生新一轮权力斗争。

  政局反复动荡,直接后果之一是容易出现“政治真空”。在内政层面,“政治真空”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如在应对日元升值问题上,此前一段时间,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迟迟未见大的动作。

  同样,“政治真空”也会作用于外交领域,致使政策反复和决策缺位。有时候,角逐各方会为了选举利益采取短视的外交策略,从而危及国家的长远利益,个别情况下,“政治真空”甚至会给别有用心者“绑架”一国外交政策的机会。

  菅直人成功连任,应该稍能抚平民众和市场对政局不稳的不安心理,但小泽虽败,党内影响力犹存。考虑到小泽漫长政治生涯中屡试不爽的政界重组做法,一些观察人士担心,这场选举的后遗症可能为下一次政治动荡埋下隐患。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