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古城情思

  望古城,“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山间沐着重重雾气,一层层黝黑的山坳在远处蛰伏着。秋风中的古城,如画。

  走过沱江畔,吊脚楼的倒影在河水里跃动,和陆上的屋檐瓦楞交织在一起。几只木筏飘在水面,船头艄公戴着大斗笠,撑起长长的竹竿,迎来送往的旅人不断,这般热闹的摆渡场面,还真无一丝“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山野气息。也许,从文老先生看了这番情景,也会生出几分感慨。古城,已从睡梦中被张扬的世人惊醒了。

  在这般山的熏染中,在这片性灵的水中,从文老先生做着一个横海扬帆的远梦,写下古城江畔的众多哀乐人事。故乡的一切,已成为游子笔下凝结的生命之痕。或许,那便是沱江的语言,水上的人,水中的景,水里的往事,总是湿淋淋的,浸透了远方游子的心。流离异乡的人,离不开故乡的山、故乡的水。老家屋顶的那一缕青烟,也会飘进脑海里,生长成一片浩瀚的情愫,永难消逝。

  一湾碧水,静静地流淌着。一切都是那么安然,这儿似乎不能酝酿太深的情怀。面对她,只是感到生命的律动,它流向哪里,并不重要。它只是这么默默地在人们眼前,漂泊,向前,直到永恒。

  拾级而上,身处古城里,灰白色的墙,青石板的路,让人突然有些迷失,心头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空荡。从陡峭的墙落里抬头望,层层白云栖在头顶,只能看到窄窄的天幕,院落里斜倚的枝丫,成了单调天空最亮色的点缀。而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巷子,深幽冷寂,似乎少了些什么。温情吗?似有却无。面对已经黯色的墙壁,我心底默然了。古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总有不同的人怀着虔诚的心来膜拜,毫无理由地把自己的心绪投射到它身上,涂抹上古城的喜怒哀乐。但是我们却无法察觉古城也一直在变化,在重塑。

  走过几重巷子,步履匆匆的人,都放慢了脚步。终于看到了从文故居,和想像中的相异无几。都是深褐色的,木门、墙壁、廊子、屋顶,还有屋子里那陈旧的桌椅。卧室里有一张宽大的大理石桌子,这张从北京运送过来的桌子已是锈迹斑斑,桌子边沿也磨得又黑又亮,仿佛让人看到当年那个伏案疾书的身影。从文老先生就在这张桌子上写出了《边城》等名作。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有一张一家人的合影,年轻的从文先生站在旁边,澄明的眼神,淡定深远。这似乎也昭示了他人生的心迹,及至以后身处逆境,仍能保持难得的从容。

  此刻,不由想起其妻妹张允和写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尾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这是对逝者一生作的一份经典概括。故居旁有个书店,基本都是先生的著作,看到一本散文集《生之记录》,翻翻看,收录了不少以前没读过的好文,欣然买下,也算是游古城的一件幸事了。

  在古城里走过,来回几趟,游人如织。琳琅满目的店铺和路旁支起货架的商贩,夹杂了纷扰,渐渐让人无法安歇平静的心。不能操纵自己的心情,这也许是一个难题。于是,我想:就这么看看天空,把古城的形貌投影在心底吧。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