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论世界与中国 奈斯比特:欧美人眼中中国简单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10:53  国际在线

  

学者论世界与中国奈斯比特:欧美人眼中中国简单化

  奈斯比特(左)和秦亚青(右) 图片来源院新华网

  摘自新华社报道

  原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治理新思考

  当世界逐渐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格局是否已发生重大调整?30 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身份变化?中国如何更有效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自我?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话美国未来学家、《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和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聆听他们的思想碰撞。

  世界格局“从西向东”与“向东向南”

  记者:目前各国正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是否改变了世界格局?

  奈斯比特:金融危机是一个小事件,而非大趋势,它并未影响到世界主要力量的调整。当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很久,世界重心就开始从西向东转移。

  秦亚青:金融危机是不是大趋势我不敢讲,但它确实是个大事件,一定会影响到大趋势。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状态依然存在,但力量态势开始“向东向南”运行。“向东”,就是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政治的重要地带;“向南”,就是发展中国家呈现群体崛起的态势。

  记者: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有何变化?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么?

  奈斯比特:现在的战争有赢家吗?你看看伊拉克、阿富汗的战场就知道,没人能赢得战争。因为信息社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战争的形态,占领并不标志着胜利。国家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秦亚青:安全威胁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说世界政治中的安全威胁以前主要表现为民族国家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战争,那么,后冷战时代则见证了大国战争可能性的明显下降。各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明显上升,包括贫困、气候变化、核扩散、生物不安全、社会暴乱,以及地区冲突、跨国恐怖主义和经济危机。

  全球治理“西方主导”与“多方博弈”

  记者: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很多问题,应该怎么调整?

  奈斯比特:打个比方吧,在国际关系中,几乎所有的现行交通规则,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他们认为所有在路上跑的车都得遵守这个规则,这个规则就成了国际规则。他们这一观点不见得正确。

  秦亚青:新兴国家没有寻求推翻现有这些交通规则。现在世界经济规模比过去大那么多,新兴经济体不断增加。新进来的车要求改进规则也是正当的。原来制定规则的大国,虽然意识到了现有规则的不足,但出于自身利益又希望规则大体延续。怎么调整和改善这些规则?旧车和新车之间肯定有利益纠缠,谈判过程会很复杂。国际体系中的规则,要符合更多发展阶段不同的各种行为体的最广泛利益,才能使大家服气并遵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