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逃过“一年三换相”魔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11:00  汉网-武汉晚报

  

日本逃过“一年三换相”魔咒

  ▲ 9月1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民主党临时党代表大会(党首选举大会)上,菅直人(左)和小泽一郎握手。

  日本首相、民主党党首菅直人14日在党首选举中出人意料地以明显优势击败唯一竞争对手、前干事长小泽一郎,成功连任并将继续担任首相。

  >>>对决

  最终计票结果显示,菅直人在国会议员票上与小泽基本持平,但赢在民意和舆论。

  地方议员、普通党员和“党友”即注册支持者投票计票结果先公布。根据民主党党首选举“点数制”,地方议员票计100点,普通党员和“党友”共计300点。

  菅直人获普通党员和“党友”票249点,小泽仅获51点。地方议员票上,菅直人获60点,小泽获40点。全场目光集中到接下来公布的国会议员票计票结果。

  411名民主党议员中,409人参加投票,其中3票为无效票,根据民主党党首选举“点数制”,国会议员每票权重计两点,菅直人获412点,小泽获400点。

  这样,菅直人获721点,以达到过半所需612点胜出;由于他成功连任执政党党首,无需国会指名选举即可继续担任首相。

  小泽获491点,这位以擅长选战和后台操纵著称的“幕后将军”黯然告负。

  >>>人物

  这场对决被不少日本人看作历史性的“强强交战”。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参加竞选的主人公一位是现任日本首相、民主党党首菅直人,另一位则是民主党创始人之一、足智多谋的“大佬”小泽一郎。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没能在选前达成妥协,从而上演了这出民主党内的“龙虎斗”。

  熟悉日本政治的人士都知道,小泽的政治优势明显在于丰富的政治经验、党内的影响力以及对政治资金、人才等资源的整合能力。菅直人的优势则在于其廉洁政治以及接近百姓的亲民政治形象。事实证明,在这一场惨烈的决斗中,“平民政治家”最终战胜了“政坛枭雄”。

  菅直人1946年10月10日出生,1970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1980年6月才首次当选众议员。小泽一郎于1942年5月24日出生在日本岩手县,早年曾就读于著名的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院。而上世纪70年代,小泽就开始担任日本科学技术厅政务次官和建设省政务次官了。

  小泽一郎虽然比菅直人只年长4岁,但他的政治经验要远远超过菅直人。小泽40出头就担任了日本的内阁大臣,并在当时的自民党内担任重要职务,而这在一个老人统治的国家委实称得上是一项成就。

  但小泽远非“争议”二字就可以形容的。在日本政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小泽一郎一直被称为民主党的“影子将军”、“后院军师”。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小泽脱离自民党,开始组建民主党。2009年8月,日本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大胜,组党13年来一直“在野”的民主党终于实现“城头更换大王旗”的目标,第一次成为执政党。当时作为民主党干事长的小泽一郎亲自指挥了这场选战,可谓居功至伟。小泽在自民党的前同事也因此对他恨得咬牙切齿,而民主党党内的部分人士则对他的政治权术感到既恐惧又不信任。

  与在政界颇具手腕和资历的小泽相比,菅直人则显得“稚嫩”得多。出身工薪家庭的他一贯奉行亲民的政治路线,因为没有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麻生太郎、福田康夫、安倍晋三等政治世家的背景,还被日本媒体称为“平民政治家”、“蓝领政治家”。上世纪70年代,菅直人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三次参加众议院选举,均铩羽而归,直到1980年第四次参选才当上议员。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入主首相府之前,菅直人一家居然一直在租房住,原因是他们没有余钱买房。在担任首相后,菅直人一直以革新者的姿态出现,他甚至将自己的新内阁命名为“奇兵队内阁”。据中国日报

  >>>观察

  14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民主党党首选举中击败党内大佬小泽一郎。日本政坛得以避免“一年三换相”,但“一年三选相”仍令人叹为观止。

  从选举结果看,菅直人赢得的国会议员选票仅略高于小泽,更重要的胜负之钥握在民主党党员、党友以及地方议员手中,而这些人的投票倾向易受舆论和民意左右。可以说,菅直人胜在民意支持高于对手。耐人寻味的是,民众支持菅直人,最主要的考量是不希望政坛持续动荡。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政坛动荡也在加剧。2000年以来,除小泉纯一郎政权维持5年之久外,其余时间平均不到一年换一次首相。民主党去年8月经众议院选举击败长期执政的自民党,首次实现政权更迭,但上台后也很快重蹈覆辙: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和前干事长小泽一郎因为政治资金等事件波及,于今年6月双双宣布辞职;菅直人经过党首选举继位后不久,就因参议院选举失利,连任前景一度蒙上阴影,险些成为日本战后最“短命”的三位首相之一。

  在日本这个以生产耐久优质工业品著称的国家,政坛似乎是一条有“设计缺陷”的生产线,其终端“产品”——首相难称“耐久”,这背后有经济环境、政治生态、政党架构、民众情绪、舆论氛围等多重原因。

  概言之,经济长期不景气,使民众极易对执政党不满;执政党为挽回民意,倾向于以首相和内阁辞职来尽快“灭火”;新组建内阁又很快沦为执政党内“分肥”平台,催生新一轮权力斗争。此外,党首选举与国会选举日程的错位,进一步加快了政局动荡频率。

  政局反复动荡,直接后果之一是容易出现“政治真空”。在内政层面,“政治真空”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如在应对日元升值问题上,此前一段时间,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迟迟未见大的动作,有媒体指出,民主党党首选举结果揭晓前,市场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同样,“政治真空”也会作用于外交领域,致使政策反复和决策缺位。有时候,角逐各方会为了选举利益采取短视的外交策略,从而危及国家的长远利益,个别情况下,“政治真空”甚至会给别有用心者“绑架”一国外交政策的机会。

  菅直人成功连任,应该稍能抚平民众和市场对政局不稳的不安心理,但小泽虽败,党内影响力犹存。考虑到小泽漫长政治生涯中屡试不爽的政界重组做法,一些观察人士担心,这场选举的后遗症可能为下一次政治动荡埋下隐患。据新华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