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玉树不倒 青海常青——关于玉树抗震救灾的形势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13:09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2010-09-15 12:56

  (2010年9月14日青海民族大学)

   强卫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九月是收获的时节,青海大地处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今天,来到青海民族大学这所与新中国一起诞生的民族院校、高等学府,我非常高兴。今天距玉树“4•14”地震发生整整5个月了,首先,我们要向在玉树强烈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深深的哀悼!向为抗震救灾献出生命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参加抗震救灾斗争和支持抗震救灾的所有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作为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亲历者,借这个机会,我愿与全省广大师生共同回首玉树抗震救灾的光辉历程,共同思考玉树抗震救灾的重大启示,共同展望社会主义新玉树的美好明天。今天,我主要讲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美丽玉树,坚强挺立的地方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是一个永远都要铭记的悲痛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袭击了玉树地区。顷刻之间,山崩地裂、桥塌路断、房倒屋垮,昔日美丽的玉树草原顿时满目疮痍,众多鲜活的生命倾刻陨落凋零。这次地震,震级高、烈度大、震源浅、震中距人口密集城镇近、破坏力强。这次地震,主震震级达7.1级,最高烈度9度强,波及范围约3.58万平方公里,其中重灾区面积4000平方公里、极重灾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致使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 246842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10多亿元。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平房基本全部倒塌,楼房倒塌过半,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次地震,在中华民族刚刚开始愈合的汶川大地震的伤口上,再次撒了一把盐。

  玉树地震发生之前的三年中,我先后6次到玉树调研。2009年的藏历新年,我还在玉树和干部群众一起过节。玉树的神山圣水,玉树人民的热情奔放,都给我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可是,当我第7次踏上玉树的土地时,昔日的美丽、祥和已经荡然无存,到处是废墟,到处是悲泣声。这意味着:解放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所倾力建设的玉树县结古镇,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地震的一霎那间,几乎化作了乌有。这样的局面怎样面对,这般的结果谁能承受!灾难带给我们的是痛彻心扉、刻骨铭心的创伤!这种痛苦和悲伤难以名状。地震当天,当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玉树巴塘机场时,来接我的同志几乎哭着告诉我:“强书记,玉树县全平了!”

  美丽的玉树,在地震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里,我想和大家再一次共同分享一下震前那个美丽的玉树。

  ——美丽玉树,是万山之宗、江河之源。玉树雄踞世界屋脊,处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面积26.7万平方公里。玉树北枕昆仑山,南依唐古拉山,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达2000余座,是名副其实的万山之宗。黄河、长江、澜沧江从这里起源,绵延万里,奔腾不息,滋润神州大地,哺育中华文明。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草原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其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青海、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迷人的勒巴沟、神秘的卓乃湖、传奇的文成公主庙……到处充满诗情画意,呈现出原生态、多样性和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美丽玉树,还是唐蕃古道、康藏通衢。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带着中原文明的火种,从西安出发,沿着著名的唐蕃古道,过日月山、鄂陵湖,经玉树抵达拉萨,谱写了唐蕃和亲、民族团结的不朽篇章。千百年来,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民族在玉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玉树自古以来就是康藏通衢,是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区)商业贸易、交通往来的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中原汉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等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共同为青海的文化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交通的发展、贸易的深化,玉树结古镇日益繁荣,全州近一半的人口定居于此,逐渐成为全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美丽玉树,也是歌舞之乡、灵秀之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歌声悠扬,舞姿奔放。人们常说,玉树人“能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玉树人民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生动写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人民可爱可敬,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每年从这里流出的长江水量近200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9%的水量从青海流出。千百年来,母亲河水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向下游,养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文明,至今仍然支撑着东部广大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保护好三江源头的生态,为保持黄河、长江、澜沧江这三江清流,玉树老百姓以母亲般的无私情怀付出了极大牺牲,做出了巨大奉献,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玉树各族人民辛勤劳作,顽强拼搏,培育养成了刚毅坚强、正义智慧,利他宽容、崇尚慈悲,诚信正直、热情好客、豪迈奔放的特有品格。这些,成为青海人形成“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的重要基础。

  玉树是如此美丽,震后的景象却又是如此惨烈,强烈的对比怎不令人心碎、怎不令人垂泪?但是,面对这场大灾,青海儿女并没有消沉在悲伤里,而是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地震发生后,全省各族儿女屹立不倒,齐心协力,化悲痛为力量,化哀伤为坚强,不屈服、不放弃、不退缩、不言败,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成功开展了一次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活动。经历了一场自然劫难,玉树坚强不屈、美丽依旧,这里壮美的山川、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天空、圣洁的雪山,还是那样的迷人。 [1] [2] [3] [4] [5]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