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媒:在华外企该丢掉“宠儿”幻想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13:39  国际在线

  美国《侨报》文章

  原题:中国投资环境未恶化

  今年以来,“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声音在西方不绝于耳。但在最新的证据面前,这种论调显然站不住脚。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已连续12 个月正增长, 2010 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规模有望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

  即便某些国际人士习惯性地质疑这些官方数据的真实性,还有更为权威的证据可以压倒质疑: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2010—2012 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报告》,中国仍然是跨国公司首选的投资目的地。

  如果一个国家对外资具有强大且持续不断的吸引力,其投资环境怎么会恶化呢?何况,多位中国政府高层人士连日来频频发声,不仅高调肯定中国经济蜕变中的开放之功,承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更是向不明真相的外商派发定心丸:引进外资,中国坚定不移。

  其实,外商在“抱怨”中持续增资的矛盾现实,已经用行动对中国投资环境给予了肯定,而“抱怨”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作外商重视中国市场的一种表现———已高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外企,切身感受到了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系列经营压力,因而心态焦灼。

  回顾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因资金匮乏而对外资饥不择食,结果GDP 上去了,却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令内资企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仍一以贯之地向全球外资开放,只是此时不仅注重广度的“量”,更注重深度的“质”。

  正是在这种择优选资的开放理念下,中国提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分内资、外资,按可持续发展之需筛选合适者。这实为完善外商投资环境、营造公平竞争平台之举,是兑现中国政府对外商承诺的在华投资回报的可行之道。

  部分外商习惯了中国大门 “一敞到底”式的极度自由,留恋以往“被宠坏”的环境,必然因此经历阵痛、无所适从,产生 “在华经营受到排斥和限制”的误解也并不奇怪。只不过,近代西方社会尊崇的适者生存信条,在东方社会同样适用,在华外商若不摆正心态,等于主动选择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如今,中国政府再度释放出明确信号,就看外商能否及时把握契机,将制造舆论风浪的力气放在适应中国经济转型上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