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秋粮长势较好 东北水稻、玉米产量或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16: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哈尔滨9月15日电(记者 赵建华)如今,一望无际的中国东北黑土地散发出了丰收的气息,金黄色的水稻、饱满的玉米正待收获。

  8日,在有着“米都”之称的黑龙江省建三江,一些农户迫不及待地把收割机开进了稻田。跟去年相比,他们收割的时间已有所提前。

  一位叫做张景会的农民指着自家的稻田说,看长势,今年的产量肯定要超过去年。这位已经种植了16年庄稼的农民,今年种了650亩水稻。

  张景会所在的东北,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两成。包括东北在内,受年初低温多雨、夏粮和早稻收获时间推迟等影响,中国各地秋粮播种普遍推迟。

  张景会介绍说,春天气温较低,当时无法在户外种植水稻。为了不耽误水稻生长,当地人利用温室培育秧苗。5月中旬后,气温回升较快,积温高于往年3到4度,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加快,长势明显好于去年。张景会说,去年他家稻田的平均亩产1200斤,今年有望达到1400斤。

  张家稻田的产量,在当地还不算是最高的。当地官员指着一块长势更好的稻田说,这块地的亩产可达2000斤。今年黑龙江的农作物成熟期不仅没有推迟,反而较常年有所提前。

  根据庄稼的长势,黑龙江省物价局副局长苏庆中预计,今年全省的粮食产量将超过去年40到100亿斤。

  低温之外,中国还从南到北遭遇了洪涝灾害,紧挨着黑龙江的吉林省就是其一。在吉林省一个叫观马村的地方,5米高的水泥混凝土桥被拦腰冲断,全村109公顷的耕地被洪水冲毁,河两岸的一些土地被冲得荡然无存。

  对此,吉林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介绍说,洪灾主要发生在低洼地区,特别是河流两岸,这不是当地的粮食主产区,粮产总量影响不大。去年全省的粮食产量为492亿斤,今年实现粮产530亿斤的预定目标没什么问题。

  在粮食产量约占全国1/200的吉林省榆树市,该市副市长林丛富介绍说,今年虽然部分地区遭受了水灾,但跟大面积的旱灾相比,洪灾造成的粮食减产损失要小得多。没有遭水灾的田地,因为雨水充沛,长势明显好于去年。

  这位官员指着路边一块长势饱满、即将收获的玉米地说,今年的收成肯定会超过去年。今年全市粮食产量预计可达67亿斤,比去年增产24%。

  黑龙江是中国的粳米主产区,吉林是玉米主产区。其中,吉林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

  黑龙江、吉林之外,中国其他地区今年的土壤墒情也较好,雨水充沛、光温条件适宜,约占全国粮食产量七成的秋粮长势总体较好。

  中国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消息说,华北7月初到7月中期气温较高,玉米生长较快,长势普遍较好;华南个别洪涝灾害影响较重的地区,中稻长势稍差,但大部分地区长势正常;在西南地区,除云南因干旱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地区预计产量持平略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