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北民歌花儿:“花儿”为媒情深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17:35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冷奇丰、叶欣华、徐佳、汤建昆):在中国西北地区流行的山歌“花儿”,深受当地藏、回、土、汉、维等不同民族的喜欢。它的歌词大多反映了男女之间的情爱,因而,因“花儿”结缘的人不在少数。有青海“花儿之乡”的老爷山,在当地青年男女心里就是鹊桥相会、喜结良缘的好地方。

  有人说,老爷山的历史有多长,“花儿”的历史就有多久。数百年来,每到农历六月六,老爷山就热闹起来了,百姓自发组织起花儿会,在密林里,在花丛中,歌手们引吭高歌,互相应和,场面非常热烈。如今,更有人形象地把老爷山歌会比喻成“大观园”,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花儿”表演,“花儿”比赛多达十几场。不少人慕名而来,希望能以“花儿”为媒,在老爷山找到意中人。

  二十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一对男女青年“花儿”歌手相会在老爷山,俩人的歌声此起彼伏,余音袅袅。虽然,当时已近深秋,但双方优美动情的歌声都温暖了彼此。这位男歌手是一位土族青年,名叫杨海春,当年20岁,情窦初开。在那一次老爷山民间“花儿”歌会大赛上,杨海春与来自不同省区、不同民族的“花儿”歌手一较高低,在即兴演唱阶段,他的唱词情深意切,唱腔悠扬动听,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回族女歌手杨菊儿的心。他说:“我们在舞台上对歌对了两个小时。比赛结束后,一个歌手告诉我,她看上我了。我的相貌虽然不好,但是后来我她说是我唱的‘花儿’打动了她的心。”

  从此,这两位年轻人定期相约在老爷山上对歌。每次唱到兴浓时,两人都会即兴编歌,用“花儿”倾述各自刻骨铭心的思念。采访时,杨春海又唱起了当年的“花儿”,仿佛回到了老爷山温馨的记忆之中。他说:“大意:月牙眉毛樱桃嘴,妹子细腰秀腿,你怎么打扮怎么美,我在这边看啊,含了一口的口水啊。”

  如今,杨海春夫妇虽然已经结婚快二十年,但两人仍然经常即兴创作“花儿”。今年端午节,杨海春给出差的妻子创作了一首“花儿”,虽然没能当面对歌,但他用手机把那首“花儿”歌词发给了妻子。他觉得,过节短信赠“花儿”的方式,有新意,更现代。

  很巧的是,杨海春的爷爷奶奶也是因“花儿”结缘的。爷爷是土族,奶奶是回族。他小时候,奶奶常常等爷爷回家,每次爷爷快到村口看到家的时候,就会唱起“花儿”,奶奶则在家门口应和。这段回土两族男女青年的婚姻故事,一直是当地流传的佳话。

  和杨海春一样,藏族小伙向国安也是在老爷山的一次歌会上认识了他的汉族女朋友。他很喜欢唱“花儿”,也别想通过这种方式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在前不久举办的一次民间“花儿”对唱赛上,他唱的“花儿”,彻底打动了女友的芳心。

  据当地人介绍,老爷山“花儿”歌会每年都会吸引来自藏族、汉族、回族、蒙族、土族和撒族等近30个民族的上千名青年男女歌手赴会,老爷山上一次次上演着“花儿”为媒的爱情故事。数百年来,谁也无法统计,有多少对各族男女用“花儿”做他们的爱情告白。大通县撒拉族文化名人韩占祥说:“各民族因唱‘花儿’相互之间打动芳心以后他们结了缘,这样就通婚了,(不止)一两件的事,这样的事情比较多,这个比较普遍。”

  “男捻羊毛女种田,邀同姊妹手相牵。高声歌唱‘花儿’曲,个个新花美少年。”这是一首流行很广的“花儿”经典。从歌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地青年男女是如何表白情感的,而爱情无疑是“花儿”的主旋律。青海大学教授、“花儿”研究学者马振三分析说,这也是“花儿”深受西北各族人民喜爱的原因。他说:“‘花儿’之所以流传比较广,生命力比较强,主要是因为反映爱情的方面,爱情是永远的主题,在民间也是一样。”

  夏季,是花儿盛开的季节,也是孕育爱情的季节。喜爱“花儿”的青年男女想必还将在老爷山上演更多爱情故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