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院士微笑着和你面对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06:33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周楠 实习生毛文琦

  上海院士风采馆是全国首家以集中展示两院院士风采为主题的展馆,经过提升后即将开馆。不仅展示面积从原先的1200平方米扩展到2000平方米,更全面丰富的展示内容、更“炫”的多媒体展示手段,将使“高高在上”的院士更加可亲可敬。

  “希望大家能感觉到科技就在我们生活中,大师就在我们身边;更希望大家能受到院士们忠诚爱国、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感召,这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都有积极意义。”上海院士风采馆副主任黄春怡说。

  【现场先睹】

  近距离感受大师魅力

  位于杨浦区黄兴公园旁的上海院士风采馆,外形俨如一本翻开的书,它是著名视觉艺术大师陈逸飞的绝笔之作。馆内分“奋斗与辉煌”、“梦想与追求”、“使命与荣耀”、“开拓与创新”四大展区,带我们走近在上海工作、生活过的220位院士。

  亮点一:令人震撼的院士故事

  走进院士馆,一条幽蓝的科技隧道墙上闪烁着院士的头像与座右铭,宛如耀眼的明星,“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奉献出全部的智慧知识——钱伟长”;“真理令人获得自由——谈家祯”…… 除了这些如雷贯耳的知名院士,记者还从展馆负责人处了解到将要展示的各具风采的院士故事,令人震撼。

  以为院士都是高学历专业人才?错。周勤之就是一位自学成才,呆在车间里的院士。由于日军入侵,他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但他坚持自学。进入虬江机器厂(上海机床厂前身)工作后,他便整天在机床旁边钻研业务。周勤之在车间里试验开发的镜面磨削外圆磨床开创了我国镜面磨削先河,其研制的深切缓进高速外圆磨床为世界最高效率。展品中,一张作息表显示他1959年忙碌充实的一天:5点起床,23点休息,早晚都要背俄文单词,晚上还要上俄文课,上午8点开始整4个小时就是科研探讨……

  院士背后都有一串故事。“传奇院士”之名属于乔登江,不是因为他是目前唯一一位离休后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而是因为他右眼失明却依然奋发图强。上世纪60年代他投身大漠戈壁,开始了一生所从事的国防科技事业。1988年,乔登江被查出患有肾癌。医生要求他尽快手术,但他却满脑子是基地的试验。当试验成功时,治疗已耽误38天。面对主治医生的责备,他不以为然:“这么重要的试验,如果因为我身体不好而被推迟,就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十几年来,他靠着一只眼睛、一个肾活跃在国防科研和教育事业第一线。

  科学家要面对无数次实验,这还不是最难,最难的是背负巨大压力,在没人认可的情况下坚持做自己认准的实验。1987年,邓子新在做一批细菌DNA的电泳实验时,注意到许多人都习以为常的现象:在同一块电泳凝胶上,一些细菌的DNA发生降解而另一些细菌的DNA则不降解。尽管文献都对此解释为实验过程中人工操作不当,邓子新却决定“刨根问底”。当他提出这种现象可能与硫有关时,国内外都不认可,得不到任何资助,论文也发表不了,申请实验经费异常困难,但他始终坚持。十年后,邓子新第一次拿到DNA上存在硫修饰的证据,2004年最终证实了细菌DNA分子中硫元素的存在,并在著名的《分子微生物学》上发表论文,国际上第一次正式认可这项成果。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研究被《环球科学》列为2007年度“十大科学事件”。

  亮点二:“不起眼”的镇馆之宝

  一件件实物的展示,我们犹如走进院士的实验室。一个黑黑的大盒子,也就一臂长,侧面安着一个圆圆的“大眼睛”,边上还连接着一个更小些的方形黑盒子,别看它不起眼,这可是院士馆的镇馆之宝——“十通道扫描辐射计”。它是现在太空中翱翔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上的扫描辐射计的备件,被形象地称为“卫星的眼睛”。负责人介绍,这个“大眼睛”,是由给太空装“眼睛”的龚惠兴院士提供给院士馆的。龚院士先后成功研制了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可见和红外甚高分辨率五通道扫描辐射计、十通道扫描辐射计,为提高“风云一号”卫星的探测水平、一星多用以及形成中国卫星的特色作出重要贡献。

  科技成就生活之美,我们的衣、食、“筑”、行处处离不开院士的贡献。你穿的衬衫是免烫的吗?负责人拿出了两块对比布料,一块皱巴巴,一块却很平整。这是将要对比展示的未经整理的织物和经过免烫整理后的织物,由染整工程大师周翔院士团队提供。周翔院士在布料的免烫、阻燃、染色等方面成就斐然。这次她还提供了四块织物,红色、黄色、深蓝、浅蓝,细看还有美丽的花纹。这些织物原本是不可染纤维,但经周翔院士研究后,利用深紫外激光照射技术,结合激光打标控制软件、设计差别化染色图案,一次性染色生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丽色彩和图案。

  外科手术很神秘?一双手拿着持针器——这是院士馆专门按顾玉东院士手术时情景制作的本人铜手模,其手术器材——无损伤显微外科缝合线,直径才70微米,为正常头发直径的1/10,使用时需用特殊的持针器,在显微镜下进行缝合操作。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在征集的展品中,记者看到了由他提供的肝肿瘤实物标本、肝海绵状血管瘤腐蚀实物标本……

  亮点三:与院士多媒体互动

  想不想去“拜访”院士?在“谁与院士面对面”展厅,站在屏幕前的指定区域,你得先过三关。屏幕上会随机显示与某位院士研究领域相关的三道题,你答完之后,院士便微笑着出现在屏幕上说话了。比如做了三题关于生物学的题目后,邓子新院士便“出现”了:“大家好,我是邓子新。用‘又爱又恨,非敌非友’来形容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最恰当不过的……如何取利除害,扬长避短是我们人类的天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院士微笑离开,这次“拜访”结束。

  知道遗传规律吗?看看“血型与遗传”互动展墙,父亲血型选择按绿色按钮,母亲血型选择按红色按钮,孩子的血型对应灯便亮了。如父亲B型,母亲B型,孩子的血型则对应B型或者O型。边上,一个半圆球状东西是一个细胞核的模型,当您将头探入,左右上下立刻出现一个微观生物学的万花筒世界,面前的液晶屏上遗传生物学家贺林为您揭开DNA之谜。

  想看自己出现在远处屏幕上的影像吗?“幻影移形”互动区域又是一个好玩的地方。在这里体验光纤传输的过程,站在屏幕前做10秒钟的任意动作,一组透明的墙上就出现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变换,显示出传输过程,数据不停传送,之后就像回放电影一样可以看到刚才自己的动作!数位化和互联网的出现,把物理世界和IT世界串联在了一起,远程视频、3D影像、高速公路……以前的幻想正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让您亲身感受这样的乐趣。

  纳米材料是21世纪最为活跃的科研领域,环保也是热门话题。院士馆设计了让观众能亲手做实验的体验展项。在一个试管内含有有害的有机分子和赵东元院士团队研发的纳米介孔碳材料,利用纳米介孔碳材料拥有磁性的原理,当试管靠近磁铁,十秒钟后可以看到试管内的液体慢慢变澄清了,包裹着有害有机分子的纳米材料被明显吸附在磁铁的一侧,可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赵东元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微、介孔分子筛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研究,发明了18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FDU介孔分子筛新结构,推动了介孔材料的发展。

  【院士对话】

  今天如何亲近科学?

  新闻视点:您是如何走上科学之路的?在这条路上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中学时就树立了当科学家的理想,看了很多科学著作,还写了1万多字的物理论文,虽没能发表出来,但收获很大。最大的感慨是首先要热爱科学,从小树立远大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我的座右铭是“勤奋好学追求科学真理,踏实渐进实现积累创新”。

  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中学时对理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化学。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高中毕业时母亲打算让我直接工作,在班主任的劝说下,我才去考了大学。之后去缝纫机械厂涂漆车间的3年多里,负责涂料施工技术,在实践中自学很多知识,后来搞了防热耐烧蚀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要边学边用、学以致用,要有责任心、事业心,是我最大的体会。

  新闻视点:您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科学精神?您觉得在哪些方面尤需要加强?

  褚君浩:应该说,科学技术界的主流是欣欣向荣的,但一定要警惕其中潜伏的浮躁之风。我觉得从小就要养成勤奋踏实的习惯,不管年轻人、年长者都要一丝不苟,当然全社会必须形成诚信的氛围,严惩造假,绝不能为造假提供土壤。

  孙晋良:现在社会有股急功近利的风气,毕业生、海归派眼高手低的很多。说到底,好好干事情最重要,踏踏实实扑上去,一定会有回报。

  新闻视点:让青少年从小做起,热爱科学、亲近科学,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褚君浩:“科教兴国”在未来的意义更重大,我们需要一大批各个层次的科技人才。要引导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做个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培养他们的求知欲,父母不要压制孩子的兴趣、禁锢他们的思想,要让他们积极地自主追求、自我发展。

  孙晋良:院士馆是一个让孩子亲近科学的好地方,但当院士不应该是每个孩子的目标。从教育角度说,无论当科学家还是普通工人,只要踏踏实实,有奉献精神就是好的。

  新闻视点:您对青少年在未来科学领域的期望是什么?

  褚君浩:30年前看外国科技杂志,要找到一篇中国人的文章真难;如今要找到一本没有中国人文章的外国科技杂志才叫难!应该说我们正处在科技重大创新的前夜,处在走向科技强国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青少年的前景非常光明任务也很重大。

  孙晋良:我因为时代的原因没有去国外求学,但我不反对年轻人去国外进修,关键是要把国外好的理念和技术带回来,报效国家。在未来的科学事业中,希望年轻一辈能够珍惜现在的好条件,比我们做得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