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扶贫更要扶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10:21  半岛网

  文/赤心木

  

  过去,由于我国长期实施“送粮、送衣、送救济”的施舍式的“输血”扶贫方式,虽缓解了贫困人口的生活之需,但也使一些干部群众形成了靠政府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助长了他们的懒散,形成了“等、靠、要”的“懒汉意识”和度日观,有些人宁愿躺在“穷困”的温床上,等待着国家的扶持和社会的帮助,也不愿付出劳动。“有自由,无主张,抱着膀子晒太阳,坐等上面救济粮”,这句大别山区的顺口溜,就是其集中反映。

  “等、靠、要”的“懒汉”心理和依赖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手脚,使一些人丧失了人生价值的合理追求,泯灭了改变现状的信心,消磨了战胜贫困的意志,没有了挑战贫困,创造新生活的任何精神动力。身在贫中不知贫,懒散无为混春秋。这是一种价值贫困,精神贫困,一种比其他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贫困。与之比较,其他贫困是表象,而这种思想价值观上的贫困,才是产生贫困的深层原因和人们的深层贫困。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团队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必然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有一段话生动地揭示了精神状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像深圳市国资系统这样,目前一些地方把原来救济式“ 授之以鱼”的“输血”扶贫改为“授之以渔”的“造血”式扶贫,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但也仅限于经济与技术层面。这些只能给农民脱贫提供客观物质条件和工具,而要真正发挥开发扶贫的“造血”功能还需要主观条件,即贫困人口本身的素质和奋斗。如果他们生命机体僵滞凝固,严重老化,损失了再生功能,即使有了各方面的客观条件,“血”也不能造出来,扶贫开发就只能起到对贫困的缓解作用,而难以彻底根除。

  目前,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还有592个,扶贫工作可谓任重道远。因此, 扶贫首先要扶人扶志。要在扶贫工作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努力转变思想观念,铲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和“等、靠、要”的懒汉意识。 只有经过思想的激励和价值观变革的洗礼,树立穷则思变、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各种扶贫措施和载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贫困地区的人们才能彻底摆脱贫困的希望。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孟祥龙]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