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北民歌“花儿”唱给世界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17:02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叶欣华):“花儿”,本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高腔山歌。数百年来,那些田间劳动的阿哥,拔草的尕妹,猎手,牧人,工匠……都有可能是“花儿”的创造者、传唱者。劳作之作,他们往往不禁纵声唱上一曲“花儿”,也许歌声粗涩,但掩不住他们的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在田间地头传唱的“花儿”开始走向世界了。

  在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中年男子正在动情演唱“花儿”。激越豪放的歌声令在场的中外观众十分震撼。一曲唱罢,引来馆内阵阵掌声和一片喝彩。这位名叫杨海春的歌手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花儿”唱进了世博园,唱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听,终于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他说:“以前,我们都是在田间地头唱‘花儿’,真的没想到,现在我们能把我们的山歌唱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听,看到今天有这么多的朋友都来听,我特别高兴。”

  激动和兴奋的不仅仅是杨海春,还有台下众多的中外观众。演出结束后,在中国已经生活了近一年的埃及观众穆罕默德,立即挽着漂亮的中国太太,快步走到杨海春面前,说他非常喜欢“花儿”。他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花儿’,刚才听我太太说,这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情歌,用来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非常有意思,曲调很美,希望你能告诉我更多的关于‘花儿’的知识,我也想好好学学它,有一天把它唱给我的太太听。”

  听过“花儿”就爱上“花儿”的外国朋友还不只穆罕默德一个人。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近期组织的赴西北采访活动中,就有不少外国记者对“花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自尼日尔的记者阿达虽然初次接触“花儿”,却有这样的认识:“我了解到,‘花儿’是中国少数民族表达感情的一种情歌。我也发现非洲的一些音乐形式与‘花儿’也有共通的地方,听到它,真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花儿”风格质朴,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成了性情豪放的西北各族人民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情的最好形式之一。在青海当地有“花儿王子”之称的杨海春告诉记者,他也是从小在这样质朴的表达方式的感染下,才深深地爱上了“花儿”。他说:“我爷爷本身也是一个‘花儿’爱好者,以前是马帮,搞运输的,听村里的人说,我爷爷每次回家的时候,就在山口唱一曲‘花儿’,(这样)我奶奶就知道,老头子回来了,就赶紧做饭。”

  虽然“花儿”深受中国西北地区人民的喜爱,然而“花儿”这种表达男女情爱的民歌过去多流传于乡野之间。如今,情况有所不同。在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互助县,就有一座颇富民族特色的土族风情园。在这里,土族“花儿”被编排成多样的文艺形式表演,美妙的音乐让来自伊朗的梅赫兰先生念念不忘,他说:“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是歌手嘹亮的嗓音,和他们动情的演唱,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心中最真挚、最质朴的感情。”

  “花儿”的演唱,勾起了坦桑尼亚姑娘卡罗琳的思乡之情。她说:“我见到了一些‘花儿’歌手,‘花儿’很吸引我,特别是它不用任何乐器伴奏唱形式让我想起了我们非洲的音乐,也是清唱,甚至不用麦克风,但是非洲的歌曲又和‘花儿’有所不同。教科文组织把‘花儿’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不仅中国人能够欣赏到‘花儿’,全世界都知道了‘花儿’。”

  语言不同,但难掩大家对“花儿”的喜爱。“花儿”这朵盛开在中国西北高原的民族文化奇葩,也得到了许多国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甘肃省“花儿”研究理事会主席、兰州大学教授柯杨指出,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世界的眼光开始更多地投向中国的民族文化。“花儿”这一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正吸引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他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也把眼光开始投向中国的西部,注意到这众多民族共享的民歌的特点,据我所知,现在世界上关注‘花儿’的人越来越多,前不久,还有两位日本学者拜访了我,专门送给我他们写的关于‘花儿’研究的著作。”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本土文化,“花儿”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花儿”流传最广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中国西部几省区联合将西北“花儿”作为一个整体,成功申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后“花儿”将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了解和喜爱。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