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藏故事:德吉家盛开的“张大人”花(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20:58  中国新闻网

  

西藏故事:德吉家盛开的“张大人”花(图)
图为藏族姑娘德吉和她家的“张大人”花。(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摄影)

  中新社拉萨9月16日电 题:盛开的“张大人”

  中新社记者徐长安

  久居拉萨,深知藏人恋花。于天地净朗处,栽一簇五颜六色花,谈天说地,快意人生。花,因此成为藏家生活不可或缺之物。高原之花最著名的莫过“格桑花”,但有一种花,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从拉萨驱车前往山南地区采访桑耶寺维修保护工程的路上,道旁盛开的一种花一直追随着车辆的步伐。

  “真漂亮啊,这是什么花?”一行中有人发出如此惊叹,实在是因为这花儿开得清秀淡雅、落落大方,加之盛开在雅鲁藏布江边,怒放在农家庭院前,配以高原的蓝天绿地,格外美丽。

  “这花名叫张大人!”同行一位在拉萨生活了20多年的同事揭开了谜底,“据说清朝时,有一位驻藏大臣姓张,从内地带来了这种花,播种后,盛开至今”。

  中国的花卉品种有千千万,但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却极少听说。“张大人”究竟是什么人?

  资料书上说,“张大人”花属菊花科,花朵呈八瓣菊花状。此花高者可达两米,每株开花几十朵,久开不败。

  但这不足以满足人的好奇。带着疑问,当晚回到拉萨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从书架上搬出厚厚一摞西藏历史书,搜寻“张大人”。

  在鹭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西藏史话》中,终于找到了“张大人”,也找到了“张大人”背后的那个在西藏流传了一百多年的故事:

  1906年4月29日,拉萨郊外接官亭人声鼎沸,一位钦差大臣在人们的簇拥下,走进了事先布置好的官帐,接受西藏代理摄政甘丹赤巴罗桑坚参及噶厦官员拜见。来人就是清政府新任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也是第一位担任驻藏大臣的汉族官员。

  此前1904年,英军武装侵略西藏,胁迫西藏地方当局与英军签订非法的《拉萨条约》,引起清廷震惊。清廷遂派员赴印度谈判改订条约,以挽回主权。张荫棠等人在谈判中坚持原则,拒绝画押,与英国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拉萨条约》成为废纸一张。

  张荫棠曾经出洋多年,尝够了弱国外交的苦痛,他本人也颇具爱国思想。在清楚看到英国人图谋西藏的企图后,张荫棠给清廷奏疏《请速整顿藏政收回政权》,极力主张迅速整顿藏政,维护主权。他的建议受到重视,被破格使用,授予五品京堂后补,并赏副都统衔,进藏“查办藏事”。

  张荫棠进藏后,广泛接触西藏地方汉藏官员,了解情况,对症下药。他首先弹劾颟顸误国的驻藏大臣有泰(人名)及10余名满、汉、藏族贪官污吏,藏民称快,赞张大人贤明。接着他整顿藏事,向中央政府上奏治藏建设十九条及西藏地方善后问题二十四款,即所谓“新政”,主张架电线,修公路,办学校,开矿山,建工厂,试种茶树,课征盐井税,设银行,办报纸等,还令西藏地方政府设立交涉、督练、巡警、盐茶、财政、工商、路矿、学务、农务等9局。张荫棠还命人把《训俗浅言》、《藏俗改良》等两本小册子译成藏文,散发各地,人们普遍称此为“钦差训育”。他还抱病亲自登台大昭寺宣讲爱国主义思想和富国强兵之道。

  但张荫棠的改革触动了西藏地方上层的根本利益,引发抵触情绪,于是被连连参奏弹劾。清廷恐其操之过急,演成事变,于是在1907年5月将张荫棠调离西藏。

  张荫棠的治藏“新政”虽付诸东流,但后人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由藏族学者恰白•次丹平措、诺章•吴坚、平措次仁撰写的西藏历史巨著《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写道:“张荫棠是位颇受先进的变法维新思想影响的官员。他提出的发展工商事业、开发矿产、便利交通、发展教育等有关发展西藏社会的主张及措施对各项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受藏族人民的称赞。他带来的花种人们取名为‘张大人’。这种花现在遍及西藏的东西南北,成了纪念这位大臣业绩的象征。”

  至此,张大人的故事讲完了,但张大人的改革思想并没有因其离职而消失:44年后,西藏和平解放,帝国主义势力被驱逐出西藏;8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开始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一个崭新的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张大人去世了,但张大人至今仍活在藏汉民族的心中。从山南返回拉萨的途中,路边一家藏家茶馆前盛开的“张大人”引人驻足。今年30岁的女主人德吉告诉记者,“张大人”的生命力极强,“春天播种,很好活的,只要浇浇水就行,到夏天开花”。德吉说,“我们都很喜欢他”。(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