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十而立,深圳再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07:21  深圳特区报

  汕头日报记者 林馥盛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正如这首经典旋律所唱,这一圈,拉开了30年里中国经济奇迹般腾飞的序幕。30年弹指一挥间,那个当年被画圈的地方深圳早已从一个小渔村演变成一座新型大城市。

  深圳,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在她短暂的成长史上,充满了传奇,每天都演绎着从不可能到可能的故事。数数深圳创造的全国第一,就会知道她的分量,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只股票、第一座全国最高大楼、第一次土地拍卖……成绩的背后源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源于深圳人的努力、创造、奋斗与拼搏。

  日前,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与来深采风的全国重点城市党报负责人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进行座谈时更是表示,深圳将通过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来引领现代产业,引领现代生活,把深圳努力打造为一个可以与新加坡、香港甚至欧美现代化城市媲美的先进城市。

  如今,深圳“三十而立”,新起点上再出发。

  “深圳速度”

  创造“一夜城”

  说到深圳,就不得不说蛇口。一直以来,许多人把蛇口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1979年以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渔村。作为“改革试管”,经过招商局“精兵强将”之手之后,小渔村的命运从此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迅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无可争议的“坐标原点”,创造了中国多个“最早”和“第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口号响彻全国;全国首次公开招聘开启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蛇口迈出了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步……这些振奋人心的故事,与深圳经济特区的“拓荒牛”精神一起,为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做出了示范。

  1984年,深圳国贸大厦主体工程建设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新速度。“深圳速度”由此名扬海内外,深圳千千万万“拓荒牛”在披荆斩棘“杀开一条血路”时创造出来的非凡业绩,成为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一个标志。

  深圳从铺摊子、进行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经济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处处体现出“深圳速度”。从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GDP不足2亿元,2009年深圳市本地生产总值达到8201.23亿元,是建立特区之初的4000倍,年平均递增25.8%,深圳由此获得“一夜城”的美誉,创造了世界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奇迹。

  深圳花了18年时间使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用了13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2000亿到8000亿元的跨越,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居第四位。2009年深圳人均GDP为92771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达1.36万美元,达到国际公认中等发达水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从“科技沙漠”

  到创新“梦工厂”

  只有一个拖拉机维修员、一个兽医共两名技术人员,没有高校院所,没有高新技术企业……这就是深圳经济特区创业之初的“科技家底”。曾经的“科技沙漠”何以结出今天的累累硕果?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不断助推深圳经济在持续转型升级中做大、做强、做优,不断从以“三来一补”为主的“深圳制造”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深圳创造”转变。通过出台政策、完善法规、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做好服务,为研发人员的创新和企业的创业成长培育出一方沃土。30年的精心涵养,深圳成为了创新型企业的“梦工厂”。

  在中兴通讯展厅参观时,记者看到由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从手机到基站,再到各种网络设备以及解决方案,琳琅满目地陈列在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内,如今在通讯设备方面2009年中兴已经跃居世界第五;作为靠电池起家的大型IT企业,比亚迪直到2003年收购陕西秦川才正式涉足汽车领域。谁能想到,仅用6年的时间,便成为国内汽车行业数一数二的自主品牌企业。2009年汽车销售连续5年超过100%增长,年销售44.84万辆。

  在比亚迪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比亚迪真正的强项在于能源解决方案。在比亚迪深圳总部,有一个模拟了未来能源解决方案的“未来村”。如果比亚迪的“储能电站”大规模商用,造福的不仅是比亚迪,而是整个人类社会。

  科技从一穷二白到发展壮大,深圳用30年时间实现了这一嬗变。目前,在深圳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上,绽放着专利、标准、商标、品牌等创新的花朵,活跃着任正非、马化腾、王传福、侯为贵、徐少春、李锂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家。2009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9%,年PCT专利申请3800件,占全国年申请量近50%,赢得了“自主创新”这个闪亮的城市品牌。最新统计显示,深圳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44家,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507.81亿元。这一串串数据,无不印证了深圳坚持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巨大威力。

  “双高”模式抢占

  经济制高点

  与国内不少城市比起来,“年轻”的深圳文化资源相对贫乏,文化产业更是不值得一提。然而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迸发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令人刮目,已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的先锋城市。文化产业以跨越式发展跻身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9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31亿元,占GDP比重达6.5%。

  是什么促使深圳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大发展?在此次深圳采风行中,记者发现,强调商业模式的创新,开始聚焦文化与高科技的融合、创意与技术的联姻,在原有的内容上给予文化消费者更好的文化体验,也许正是深圳文化产业实现后发优势的秘诀。

  走进大芬油画村,沿街开设的画廊和画廊里高高低低悬挂着的色彩斑斓的油画,俨然是一道风景。目前从临摹到画框制作、装配、托运,甚至旅游观光,大芬油画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每年油画销售额4亿多元,7成出口到国外。

  “文化+科技”,这一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双高”模式,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亮点。在高科技土壤上孕育而出的文化,让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更新的内容、更活的形式、更广的受众得以传播,抢占经济制高点。

  近年来一个令世人注目的明星文化企业方阵出现在深圳,A8音乐凭借公司在互联网和无线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营销服务经验,通过结合全球最贴近消费趋势的中文唱片公司和多达12000名唱作人,汇集了65000首歌曲,建成全球最大的中文音乐原创社区,打造了全新的音乐供应链,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音乐公司,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构建了包括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影视娱乐、媒体网络、文化衍生品等的立体多元产业网络,出口20部特种电影,在欧美建设60多所环幕4D影院,把数十亿元的主题公园“卖到”伊朗和乌克兰……

  近两年金融危机让海内外许多企业都感到阵阵寒意,而“文化+科技”深圳模式却不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对于“文化+科技”的发展,深圳已有规划:未来15年,深圳文化产业将坚持以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端文化产业并通过品牌提升策略,抓住项目、产业链、产品、品牌、服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努力提升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

  重焕“特区精神”

  走出一条新路

  过去30年,深圳GDP增速年均高达25.8%,这为深圳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连年高速增长也使深圳的开发程度几近饱和。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而立之年”的深圳有很多成熟的喜悦,也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一是经济总量达到较高平台,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二是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三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改革仍有待深化。

  “如果我们丧失了继续‘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特区就等于是丧掉了魂灵的落魄英雄。”深圳人知道,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必须重新焕发“特区精神”,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

  土地难以为继,深圳着力提高“单产”;国际市场疲软,深圳频频亮相内地市场;“硬资源”短缺,深圳一手讲求资源循环、一手开发“软资源”……王荣在与到深采风的全国重点城市党报负责人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座谈时表示,三十而立的深圳,将继续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在未来转型的路上仍然大有可为。

  在今年深圳市两会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以更为宽广的视角着眼未来,提出以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2015年实现GDP1.5万亿的目标,经济总量与新加坡基本持平。这一目标,意味着要在几年内实现GDP翻一倍,深圳能实现这一目标吗?王荣从容地表示,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深圳已正式出台了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的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预计这三大产业在2015年将实现6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形成3000亿元的增加值。“新兴产业将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

  30年前,深圳敢为天下先,在全国独领风骚;30年后,经过风雨洗礼后的深圳豪气不减当年,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