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校新生造假不能一退了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15:41  新民晚报

  纪玉

  每年的这个时候,正逢高校新生报到入学。如此兴高采烈的日子,却有不和谐的阴影相随。自“罗彩霞事件”被曝光以来,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新闻已成舆论焦点;而各地五花八门的高考加分政策,也成为一些人的造假工具。

  虽然诗人曾写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却决不能让欺骗成为造假者的通行证。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高校严格复查新生入学资格;对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骗取高考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入学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而在6月和8月,教育部曾先后发出类似通知。

  高校是高考招生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让造假者顺利报到,再要揭穿其真实身份和违法行为,难度很大;例如在“罗彩霞事件”等诸多例子中,都是受害人发现身份被冒用,才让造假者的丑行曝光于天下。因此,高校守好自己的这道“门”,十分要紧。

  不过,我们依然要问:高校查出新生造假之后,又该如何处理?仅仅让没有执法权的高校一退了之,查处行动便到此为止吗?

  当然不能。造假者不能姑息,若只是被取消入学资格,则不过是造假目的落空,算不上受到惩罚,警示意义有限。而为造假者大开方便之门的相关责任人,也应严惩不贷,因为这不仅是玩忽职守的问题,还可能存在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腐败之恶——若非打通某些关节,造假者焉能一路畅行?遗憾的是,在以往事例中,似乎未见为虎作伥者受到法律制裁。

  另一方面,罗彩霞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才在法庭上为自己讨回一个不尽完满的公道,这种“民不告,官不究”的情况,让不少贫寒学子因无法承受不菲的法律成本而放弃维权。遑论骗取高考加分的行为尚没有明确的受害者,是否因此得以逃脱惩罚?教育部通知说,各高校要配合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一查到底,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在“一查到底”的原则之下,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机制,与公安、纪检等部门联动,明确规定各个招生环节应尽责任,以及发现造假后的应对办法,以合法、严格、具体、可操作的程序,弥补造假行为对教育公平的破坏,追究渎职者、滥权者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这套机制的启动,应不以造假者数量的多寡为标准,因为每一个造假者的背后,就可能有一个受害者、一个受害家庭牺牲了青春和幸福,他们不该继续为此付出代价。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强调,(对于造假行为)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姑息。这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各个相关部门的义务,以这种坚决的态度贯穿“发现”和“查处”的始末,才可能还高考招生以诚信、公平的干净空气。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