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求“一见钟情”但愿“长相厮守” 长沙:人性化引才重“磨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8日07:0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洪克非

  “在全国楼盘价格踩着比GDP更快的脚步英勇向前的大背景下,居然碰到这样一个好山好水的低价洼地。”在湖南长沙度过几个星期的见习期后,来自北京大学2010长沙见习调研团的学生王世滔写道,“住在长沙是幸福的。”他判断的标准是,在人均GDP过5万元的长沙,应对不到5000元每平方米的房价,生活应该是怡然自得的。

  王世滔是今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团委组织的见习调研团成员之一。45天的见习期,大家在埋头学习工作之余,也在打量长沙这座城市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

  北大、清华见习调研团队此次长沙行,是长沙市委组织部、团长沙市委尝试创新引才引智的一次探索。70名见习团成员分别来自这两所知名大学28个院系的41个专业,其中工程机械、精密仪器、医药生物等专业的人才都是长沙支柱产业急需引进的。见习调研团成员直接参与长沙市10个市直机关、6个园区管委会、6个重点企业、2个对口企业、2个科研院所、1个乡镇共27个单位52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围绕长沙优势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统筹城乡政府管理、长沙两型社会建设、长沙城市国际化等多个主题,深入50多家企业、30余家市直单位以及长沙县、宁乡县、望城县、浏阳市的农村开展专题调研。

  “采用这种见习的方式,是让希望被引进的人才和地方有个磨合的机会,感受长沙城市的软硬环境,看看是否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沙市委组织部部长范小新说。

  据了解,近年来长沙市围绕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一改过去根据产业引进人才的机制,转变成人才先行、引领产业的格局。在引进人才时更为注重双方需求的供给对接,不求“一见钟情”,只求“长相厮守”。为此,长沙市实行了人性化的“磨合期”设计。除了北大、清华见习调研团队的方式外,近两年来引入的青年人才都实行半年的“磨合期”,结束后由用人单位予以考核,双方再签正式雇员合约。

  范小新说,这样的尝试是依照人才成长道路的规律,通过引入企业的用人市场化方式,从尊重理解服务帮助的角度制定的政策体系;用人性化的考量安排,提供双方增加了解、理性认识的机会,充分理解个人因素和想法与之适应,保障人才引进取得实效。

  除了人性化的“磨合期”设计外,长沙市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同样关切个人发展,适时调整政策,帮助优秀青年人才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人性化的人才遴选政策引来众多青年人才的关注。去年引进到长沙各个县市区(含园区)签订试用协议的600人中,目前已经有500多人正式签约为政府雇员。对于其中的优秀骨干,长沙市还在干部选拔、公务员招考等方面予以“优惠”。

  范小新说,长沙市在引入万名人才的工程中进行的人性化尝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湖南省委人才会议精神的探索。从实践来看,效果已开始显现:优化了人才结构,对地方的中长期发展储备了后劲和潜力。

  本报长沙9月17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