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攸县燕子岭宋窑址为株洲地方民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8日08:06  红网-潇湘晨报

  本报长沙讯昨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10年7-9月,该所组织株洲市、县文物部门对醴茶高速公路沿线文物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清理一批汉晋、宋代墓葬和一处宋代窑址(详见本报8月31日A06版《攸县出土瓷器1000多袋,或为南宋重要瓷产地》)。其中,备受关注的燕子岭窑址经专家初步认定,为地方品种民窑,且局限于株洲地区。

  醴茶高速公路位于湖南省株洲地区,经醴陵、攸县、茶陵三县市,全长约117公里。此次抢救性发掘历时3个多月,发现的汉晋墓葬主要分布于攸县莲塘坳乡春洲村和酒埠江镇色江村,多为砖室墓。这批墓葬形制相似,时代比较接近,多出有陶罐、壶、灯、灶、井、囷、畜圈和瓷碗、盏等典型器物,是研究攸县汉晋历史和器物演变的重要素材。相比之下,此次发掘的宋代墓葬位于攸县莲塘坳乡春洲村,为砖室墓,使用素面青灰薄砖,出有陶瓷罐等。

  在醴茶高速发掘成果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位于攸县酒埠江镇色江村的燕子岭宋代窑址。据窑址发掘领队袁伟介绍,本次发掘品器类多为日常生活用品,以罐类居多,多为陶质,未施釉;其次为瓮,器体较大,多数肩上设系,有大系、小系、竖系、横系之分,种类较多;再次为壶,多为执壶。另有碗,少数碗内壁模印、刻画有水波纹、双鱼纹、水草纹等。其它器型有盏、碟、擂钵等。

  而就烧制方法而言,袁伟强调,目前所见窑具有支座、垫圈、支钉、匣钵等。其中支座最多,为圆筒状,有大小之分,依器物大小配合使用,匣钵数量极少,估计器物多放于支座上烧制。碗为叠烧,碗内及碗底多五、六枚支钉(痕)。从罐的内壁来看,为轮制拉胚旋转制作;擂钵内刮痕可能为竹片刮制而成。

  另外,燕子岭窑址西面山脚下百米处有水塘,曾经出土瓷土。“据此,我们认定这里应是窑址的瓷土来源。”袁伟说,通过对周边交通情况的考察,他认为,窑址出产的瓷器应是通过东北向500米处的攸水,运往外界的。而根据目前调查情况,攸县新市等地发现有同时期、相同产品窑址,“由此来看,该窑址应为地方品种民窑,局限于株洲地区。”记者徐海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