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有望明显改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8日09:22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实习生史博臻记者任荃)短短两年,淀山湖畔625亩鱼塘就被奇迹般地“还原”成了一片青草悠悠、蛙鸣鸟叫的生态湿地。有关部门在昨天举行的“2010上海淀山湖湖区经济青浦论坛”上发布的水质监测报告显示,昔日鱼塘所在的大莲湖示范区水质从两年前的Ⅳ类水上升至目前的Ⅱ-Ⅲ类水,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标准。

  近年来,受下游河道农业和生活用水污染,从淀山湖流出的Ⅲ类水,在到达黄浦江取水口之后降至Ⅳ类。将位于淀山湖水流经之地的大片鱼塘修复为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原生态湿地,对于提升市民饮用水水质、保护黄浦江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青浦区政府、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启动大莲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如今,在大莲湖核心区,形成了两个形似日月,由湖泊底泥堆砌而成的小岛。这两个小岛通过地形塑造,并集成运用10余种湿地修复专利技术,利用煤渣等材料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杂质,通过滤膜将湖泊底泥中的氮磷物质缓慢释放出来,滋养水中的植物。

  据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教授安树青介绍,区域内种植有金鱼藻、菖蒲、芦苇、野菱等大量净水植物,每年可去除进入示范区的悬浮颗粒物83吨、总氮2300公斤、总磷290公斤。此外,示范区内还配置有丰富的动植物群落,通过构建完整的食物链和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确保大莲湖示范区内活水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该示范项目在建设期间还直接吸引当地社区的参与,促进了毗邻村落有机产业的发展。目前,在示范区种植有茭草、水芹、慈姑、荸荠、水蕹菜、莲藕等经济作物,加上生态养殖的鱼、虾、贝、蟹等水生动物,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十余万元。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裴恩乐透露,随着河流、湖泊、库塘等多种湿地类型的相继恢复,大莲湖示范区内的鸟类、鱼类、两栖类动物逐渐增多,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其中,一种名叫“白胸翡翠”的水鸟更是刷新了上海湿地水鸟的新记录。

  据悉,到2012年,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模式将推广至1500亩的大莲湖区域,并与周边28公里的河道水网完成水系沟通,全面提升黄浦江水源地水质。未来几年,大莲湖模式还将推广至松江、闵行等水源保护区,乃至整个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切实保障上海20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