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有一个区域经济的结构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9日01:56  郑州晚报

  

“我国有一个区域经济的结构链”

  “我有一个基本观点,我国有一个区域经济的结构链。”韩康说,前端是较高水平的加工制造业,对外经济的主要集中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最典型的就是长三角、珠三角;中端则是中等水平的制造业,是主要的产粮大区,主要分部在中部地区;底端则是西部,资源十分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

  经济链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国家对东部的政策力度一直很大。西部大开发要深化,国家扶持力度也要加大。中部处于重要位置,但国家对中端的关注度还不够。

  很多年前这在理论上就被称为“中部塌陷”。如果中部塌陷,将会影响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原经济区应该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韩康认为,现在的经济区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已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经济区,如海西、北部湾;第二类是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考虑,进行战略试点的;第三类是正在筹划和准备的,中原经济区就属此类。

  “我觉得中原经济区应该进入国家发展战略。”韩康坚定地说。一旦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序列,将会对河南省甚至整个中部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中部地区的工业化之路怎么走?是不是要像东部那样?

  韩康认为,不能照搬东部,而是把河南承接产业的过程分成不同时间段,要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定位,而且应当与东部、西部都不一样。

  “现在我们工业化发展过程就是趋同。因此,河南要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原经济区。”

  河南有条件实现“三化”合一

  韩康说,要探索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化相协调的路子。

  河南是农业大省,绝对不能通过“消灭”农村、“消灭”农民来搞城镇化,而是改造和深化农业文化。“三化”变“一化”是很危险的,最终结果很难预测。但河南有责任也有条件实现“三化”合一,不能再搞中心大城市的扩张之路。

  他个人提出的模式是“北县南镇”。不要过分集中到大城市,把地价、房价搞得很高,要在有特色的县城和中小城市做文章。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工要转化为市民,主要还是进入中小城市。

  “河南正站在机遇的最前面”

  韩康认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完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波浪潮,或者说是工业化第一波。第一波的重心在东部,这取决于其自然禀赋及客观条件,比如东部工业产值最高,接受外资总量最大,增长速度最快,老百姓收益也最高。

  现在中国的工业化出现了第二次浪潮,东部开始产业转移。这需要选择最适合转移的区域。我觉得中原经济区就是非常适合的可能转移地。但是,能否转移到河南,转移到中原经济区,这只是有可能性,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认为,河南正站在机遇的最前面。”

  中原经济区与周边联动要加强

  “我参加过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的设计,关于中原经济区,我想提一个建议,其中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要加强与其他区域发展的联动性,二是要服务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韩康说。

  韩康认为,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的联动还不够。

  要承接什么产业,河南要有所选择。河南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符合自己资源要素的产业。

  河南是产粮大省,粮食在我国产品链中是初级产品。所以,收益较低。问题是不可能改变这个分工,这里面有历史原因等。

  韩康,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承接产业转移中,河南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符合自己资源要素的产业。

  ”

  河南正站在机遇的最前面

  晚报特派记者

  张新彬 裴蕾 辛晓青

  徐刚领 张翼飞

  发自北京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