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9日06:05  新闻晨报

  □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 王崇

  主持人:王崇

  关心儿童,关心家长。

  儿童中心是这样一个地方:为人父母者,可以聚集于此,分担困惑、疲惫和无助,分享对孩子和我们自己的重新认识。

  ■联系我们:

  邮件:ertong_zhongxin@126.com

  地址:汉口路300号18楼星期日新闻晨报“儿童中心”版

  邮编:200001

  短信:15921511594(只收短信,报纸回复)

  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陌生,是吗?

  你是怎么看的,又是怎么想,你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我看到成人的恐惧。

  警惕“乖”小孩

  上期,我回答了一位读者关于孩子玩具被抢怎么办的问题。这一期,我再次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反映同样的问题。看来,这是一个很普便的问题。我很感谢这些读者。我们因此有机会一起学习,探讨。我个人很相信,所有发生的,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的。我在众多信中,挑了一封较有代表性的,再次与大家探讨。感谢林女士。为了更好地探讨,我将信件一段段刊登,回答。

  王崇,您好!我的儿子是2006年4月出生的,我一直陪伴着他成长,在熟悉的环境他能够玩得很high,但是遇到陌生的环境和人,他会很拘谨,属于慢热型的。他很乖巧不顽皮,基本没让我太操心!

  王崇回复:孩子由家长自己带大,知道这其中一定付出很多。看到“孩子很乖,基本没让我太操心”,我有一丝担心。如果你经常看我们的版面,你也一定对“乖”孩子留一份警觉。因为,如果孩子要成为他自己,他就一定会经历很多属于他的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是对父母的挑战。日本学者相良敦子为此曾著书“孩子的敏感期,妈妈的敏感期”,足以说明,带孩子的挑战。所以,请允许我真诚地在这里留一个小小的心眼,以便与你一起共同观察你的孩子。我这样评价,你会觉得不舒服吗?信任我就告诉我吧。

  孩子抢别人的玩具,通常因为成人抢他的玩具

  我现在想请教您:他在幼儿园结交了一个很要好的小朋友,两个人放学后也经常在一起玩,可是每次一起玩,玩具总是被那个小朋友抢去,甚至霸占不还回来。而他经常会求助于我,我跟他说了,自己解决。结果就是他跟在人家屁股后追,也要不回来。我又跟他强调,如果自己的玩具都不能保护好:一,不许他跟小朋友玩。二,不再给他买玩具。好像也没多大的改善。

  王崇回复:儿童之间的相处,很特别,对成人的挑战非常大。一方面,需要放手让孩子正常地与同龄人交往。另一方面,又因为儿童尚都处在规则的学习和建立阶段,需要成人的帮助。小朋友是孩子很重要的人际关系,透过这样的关系,孩子开始了解世界,探索自己。

  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更多放在探索自己上面。你的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总是被抢。你就此可以了解你的孩子:他在保护自己方面,需要帮助。就是这样,只是了解,没有评判。至于该如何保护,后面我会讲到。

  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玩具的主人拥有玩具的支配权。是否愿意与别人分享,孩子有绝对的自由。遇到别的孩子抢,显然,抢玩具的孩子没有这样的物权概念。这时,就需要明确地告诉他。顺便提一句,抢玩具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通常的原因都是因为带他的成人没有这个概念。这一点,你信的结尾处也有所提及,原因正是那个孩子的妈妈不懂。

  我见过一个小女孩,看到别人的东西,上前就抢。一旁的奶奶立刻上来制止,并且大声地训斥她:“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许抢别人的东西,记得往吗!再抢你看我怎么打你,快向别人说对不起。”小女孩立刻放手,跑开了。一会儿,她又来抢了,被抢的那个孩子的哭声很快把女孩的奶奶引来,同样的电影再次上演。

  同样是这个女孩,她的小自行车停在那里,别的大人抱着孩子,二话不问就往上坐,女孩很生气,用手推那个小孩。就听见她奶奶说:“给弟弟玩玩啊,你怎么那么小气。”说完,硬让那个孩子继续坐在女孩的小车上。

  看到了吗,这个奶奶用双重标准对待女孩。她的东西被奶奶“抢”走,她也学会了抢别人的东西。这样带孩子,孩子没多久就会成为很多人嘴里常说的“小霸王”,我很想问大家,这一切究竟是怎样造成的?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发疯的。太混乱了。“别人的东西,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不可以拿。”这是孙瑞雪幼儿园七大规则中,很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个规则保护所有的孩子。知晓物权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所有的孩子自由生活。

  你的孩子显然也不知道这个规则。问题是,当孩子向你伸出请求援助之手时,我看到你把他推出去。我很理解,你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首先,你得告诉他该如何处理,这就是帮助孩子成长。

  拉着自己的孩子,走上前去,对抢玩具的孩子说:“这个玩具是他的,他是它的主人,他现在不同意你玩了,请尊重他的决定,谢谢你。”

  说三遍,如果抢玩具的孩子仍没反应,温柔而果断地把玩具从那孩子的手里拿回来,交给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在处理的时候,要温柔果断,因为,你也很爱别人的孩子。这样做,也在帮助那个孩子,了解规则。以我的经验,孩子听到温柔而肯定的声音,通常愿意遵守规则。现在,我们回头看看你的两个方案:一,不许他跟小朋友玩。二,不再给他买玩具。好像都不是在真正地解决问题,孩子一定会很迷惑。你看到了吗?

  只是观察,不用“心态”评价

  同样大的小孩,这个小朋友特别精明,歪点子特别多。为了得到他想要的玩具,他会哄骗我儿子,达到目的。他的玩具我们别想玩,但是看中我们的玩具他会拿自己的玩具交换。我本来想他们在一起玩,我的孩子可以学到一些,但现在看来我们一直被欺负,作为妈妈,我很心疼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跟别的小朋友相处得挺好的,他会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把玩具跟小朋友分享,能够和平相处,但这个小朋友太过霸道。您觉得我还要继续给他们提供在一起玩的机会吗?

  王崇回复:如果孩子足够自由,自己的玩具经常被抢,他一定会告诉你,他不喜欢那个孩子来家里玩。但看来,你的孩子没有这样说。这就是我担心的,我没见到你的孩子,但总体感觉似乎你过于强硬了一些,以致他的某些个性无法表现。我这样说有些冒失,但我信任你,希望真心对待你。

  儿童之间相互交换玩具是很正常的事,大人可以不必过多参与。但是成人可以观察孩子,发现孩子有情绪,事后可以问他,是否高兴,有什么感受。透过关系,体会丰富的内心情绪,这就是你孩子可以体验和学习的。一旦孩子表达,他并不喜欢,做妈妈的就可以当然地维护孩子的利益。

  我经常教育儿子,人家的我们不抢,但是自己的要保护好,不玩的玩具可以跟小朋友分享,我甚至跟他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不能一味地忍让。您觉得我日常中怎么提高他这方面的能力。

  王崇回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是成人的心态,也是成人的恐惧。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后半句,想像一下,当后半句发生的时候,谁是胜利者?所有的人,都被坏的行为、情绪、感受绕进去,没有人可以幸免。不过,我很能理解,你担心自己的孩子过于忍让。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决定权交给他,把办法也教给他。帮助他,而不是把你的人生哲学全盘复制给他。不知我这样说,你是否同意。

  另外,这个小朋友的妈妈,每次看到自己的孩子抢了我们的玩具,总是笑笑说:看我们又把你们的玩具霸占了。原来我也只是笑笑,时间久了,我不舒服了,听到家长这样说觉得很刺耳,您觉得我该怎么处理?

  王崇回复:你说得真好。真实就是这样,那个孩子的妈妈不懂规则。一个人是不可能教她不知道的东西的,是吗?不过,我更关心的是,当你不舒服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我看到的是,之前的大多数的情况,你也采取了与你孩子一样的“忍让”,是这样吗?

  那也很好。至少,你可以就此更加理解当你的孩子“忍让”时,他的内在都发生了什么。

  我个人的体会是,当我不舒服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被控制住了。我渴望自由。就我个人而言,只有两种情况让我重获自由:一,理解对方,放下,离开。二,平静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希望她可以尊重,但不带期望。

  你很渴望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这个问题。告诉我,你想要什么?为了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你需要怎样的帮助。如果我可以帮助你,我也很高兴。

  王崇老师,以前也向你请教过育儿的难题,没能得到您的回复很遗憾。但是我一直关注“儿童中心”,在您回答别的家长的问题中我也找到了答案,非常感谢你!孩子的妈妈:林女士

  王崇回复:告诉自己,你的智慧足以让你更快乐。谢谢你的信任,因着这份信任,让我说话很自由,我讲的都是我所知道的真诚的话。

  [问问王崇]

  老师用大老虎吓唬新入园的孩子怎么办

  您好,请问有关3岁左右的孩子新入幼儿园的文章吗?我的孩子刚刚入园,很希望能上孙瑞雪的幼儿园,但迫于条件我们只能选单位传统的幼儿园。老师都是年纪比较大的,所以对付这种新入园的孩子,我感觉很 “粗暴”,根本没有机会跟孩子说“真相”。因为没有交流,我们也不能干扰老师用经验来让这些新学生最终接受幼儿园并且不再哭闹。不知道那对孩子来说是不是深深的失望。因为我在路上一直还说我会帮助她一起接受幼儿园,认识幼儿园,可一到了班级,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就是关上门听见孩子嚎啕大哭的声音。老师也会用大老虎什么的来吓唬孩子。感觉孩子真是被关进了监狱一样,完全陌生的老师,又充满恐惧。谢谢!期待专家们能给些好的建议,在不能改变幼儿园的情况下,妈妈能做些什么!

  王崇回复:如果老师年纪太大,又不能通过学习进化自己,他们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孩子了。他们的进化程度是不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请慎重为孩子选择成长环境。如果有一丝机会,请带孩子离开那里,这是你最应该做的。但似乎在现实中,好像有很多理由束缚你那样做。看一看,你究竟需要什么,是什么阻碍了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孩子。

  博客开通

  一直有读者询问,如何可以看到全部的“儿童中心”的文章。在实习生汤明洲的帮助下,有了博客现在的面貌。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angchongjzh

  “儿童中心”专家团

  伊爱娃(瑞典):

  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主管

  孙向晨: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孙瑞雪:

  孙瑞雪教育机构创办人,“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发起人和倡导人

  蔡敏莉(中国香港):

  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创会会长、中国九型人格协会会长

  约翰·贝曼(加拿大):

  加拿大太平洋国际萨提亚学院创办人,国际家庭治疗联合会董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