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拥堵下迎“无车日” 专家建言北京发展交通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0: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2日电(陈鑫)今日是第4个中国城市无车日。在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愈发显得意义不同。

  连日来,北京交通拥堵的局面受到各方媒体的关注。如何才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如何才能实现“天天无车日”的理想?有专家建议,通过控制车辆数量缓解北京交通拥堵,也有专家认为,只通过增加购车成本不能根本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还应通过收取拥堵费、排污费、环境税等手段,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抑制机动车的出行。交管部门有关人士则呼吁车主规范驾驶,积极乘坐公共交通,以节省时间,减小交通压力。

  机动车超速发展 出行方式却极其不合理

  近日,2010年“城市无车日”系列宣传活动在各地开展,一些城市还设立无车区,向市民发出了“城市无车日”的倡议。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明显增多,城市交通压力也日渐凸显,“无车日”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令人欣慰。不可否认,“无车日”只是一种倡议形式,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目的不在于无车,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车,而是通过“无车日”把最简单而又深刻的理念传递给我们。

  截至9月6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450万大关,达到450.3万辆。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曾向媒体介绍,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按此趋势,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平均时速将低于15公里,这样的日常速度甚至比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最堵时候还要低。

  而在交通资源有限、机动车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出行方式却极其不合理。北京私人小汽车年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两倍多。交通专家提供的一个数据表明,北京市小汽车低于5公里的短途出行占出行总量的44%%,也就是说,骑自行车能到达的路,近一半的人却选择开车出行。

  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关于机动车总量调控与需求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认为,造成本市机动车“三高”的原因主要是车辆购买门槛低、小汽车使用成本低、替代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低,因此,解决交通拥堵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加大购车及使用的成本。

  专家建议通过控制车辆数量缓解北京交通拥堵

  早在年初,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北京市不会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居民购买汽车。随着北京交通拥堵日益加剧,是否限制购车又被提上了议程。1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国立认为,想治理交通拥堵,只能从两个渠道上想办法,就是疏导和控制。北京在疏导上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比如增加公共交通、增加基础道路供给以及一些技术手段等。要想更好缓解交通拥堵,必须加强对交通需求的控制,而这恰恰是北京交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欧国立建议,北京必须重视并研究出机动车数量控制的方案。“多年前,北京曾经对购车是有控制的,就是必须有停车位才能购车,虽然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取消,但这个想法其实非常好,是可以做的,只不过需要有比较好的实施手段就是了。”

  中新网汽车频道日前做了一项题为“北京是否应该限制买车”的大讨论,截止记者发稿时,共有2105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认为应该限制买车的网友有1065位,占总数的50.59%,而认为买车是市民的自由,不该限制买车的网友有1040位,占总数的49.4%,支持限买和不支持限买的网友数量相当。可见,通过控制车辆数量来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是否是一个好的办法,还待各方面的讨论。

  专家建议:收取拥堵费、排污费、环境税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认为,北京的小汽车使用成本较低,是导致小汽车过度使用的主要原因。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关于机动车总量调控与需求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认为,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已超过每年50万辆,从根源上控制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是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首当其冲的一项措施,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机动车总量调控工作,依据公共交通建设进度,研究提出每年汽车增长量的控制指标,提高购置税,加大首次购车成本,加强汽车上牌管理,严格实施按车位证上牌管理的办法。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实行差别化的停车管理收费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实行不同的停车费率,进一步扩大实施差别化停车价格的地域范围,通过收取拥堵费、排污费、环境税等手段,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抑制机动车需求。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潘涛日前曾提到了“拥堵费”的问题。他提出两个方案供“十二五”期间做一些尝试:一是根据车辆去的区域不同,收取一定的费用,把这个费用反过来用在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上;二是制定政策鼓励拼车出行,“比如说一个人开车出行收钱,车上人多就不收钱或者是少收钱。” 2

  增强市民乘坐地铁出行的意识

  交管部门曾表示,北京近两年的机动车增长过于迅速,暴增的车流、大批上路的新手,早已大大抵消了疏导所能达到的效果。为此,警方呼吁市民尽量改变出行习惯,多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节省时间,减小交通压力。

  众所周知,日本东京空间小、人口多,但其市区却很少堵车。只是在新年等重要节日时,东京通往外地的高速公路会出现一定的拥堵,日语称为“涉滞”。应该看到,东京之所以不经常堵车,得益于完备的公共交通设施、有序的交通秩序和市民乘坐地铁出行的意识。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东京的经验值得北京借鉴;在交通秩序和乘车秩序方面,东京市民的良好习惯值得北京市民借鉴。

  也有网友建议,要把轨道交通、小汽车、公交、出租车等衔接起来,织成网络,使得人人易达。在当前倡导节能背景下,建议短途步行、中长途乘坐公交或地铁。

  “归根结底是城市规划问题”

  机动车膨胀的背后,是一个日益庞大的巨人北京。据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人口将超过2000万,突破城市总体规划所预计的2020年控制常住人口1800万人的目标。2009年,北京市一年增加了60万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国外大城市。

  日前,北京拥堵路段打破历史纪录。汽车研究专家贾新光说,北京的交通状况非常脆弱,正常情况下还是能够维持通行,但一旦出现此类下雨、下雪的极端天气,整个路网就会经受很大的压力,拥堵路段增加也是必然的。

  贾新光说,究其根源,还得归结到北京的城市规划和人口现状,城市规划如果只想摊一张大饼是不行的,要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靠限行是不够的,人口太多对北京没有好处,而人口与城市规划问题,可能最先在居民出行方面体现出来。 3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