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村庄变社区 细算土地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3:49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吴宝书齐淮东

  眼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我省积极推进。通过集中居住,一方面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另一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创造条件,这是政府算的“大账”。

  土地,包括耕地和宅基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村庄变社区,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这是农民要算的“小账”。

  “大账”“小账”如何算?记者近期赴我省部分地区进行了调研。

  建设用地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农村人口在显著减少,按理说农村建设用地应该随之减少。但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之前,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建设用地有增加之势,原因就在于农村宅基地缺乏流转和置换渠道。一边是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远低于实际需求,另一边是农村大量的建设用地闲置和低利用率,这是一对现实矛盾。不过,这一切正在发生变化。

  位于齐河县经济开发区的王老实村,昔日的平房夷为平地,不远处,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今年10 月,王老实村和周围6个村的村民都将搬进这些装饰一新的楼房。他们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村民,现在叫开泰社区居民。

  开泰社区党委书记费振会带头拆了自家的平房。据他介绍,组成开泰社区的7个村都是城郊村,宅基地总面积2000亩,社区新楼房占地面积只有 350 亩,腾出的 1650亩土地,将全部作为开发区工业用地。齐河经济开发区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已经有370 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但还有很多项目因土地指标紧张而无法落地。通过农民集中居住,腾出宅基地置换为建设用地,解了经济发展的燃眉之急。

  齐河县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谢强告诉记者,国家分配给齐河全县一年的建设用地指标是 300亩,而实际工业发展需要的土地得3000 亩。靠挤占耕地发展的路子行不通,而利用国家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建设农村社区使农民集中居住,可以节省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再把这些土地指标用于当前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这一块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谢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齐河县的老村庄占地19 万多亩,农民全部进入社区居住,全县可以腾出10 万亩土地。目前,已经办完手续的3000亩,还有6000多亩正在报批手续。当然,10万亩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数字,实际推行过程中可能有偏差,全部腾空置换需要 10到 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农村社区建设,还应该积极推进,稳妥操作。

  其实,不只是城市发展需要建设用地,在农村,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也面临新课题。

  31 岁的李波是邹平县偏远山区——好生镇李营村的农民,木工活做得好,在自家院子里装了几台电锯,给沙发厂加工配套木支架,常年雇着两个人。但机器刺耳的嘈杂声搅得四邻不安,而且院子小,木料和半成品无处堆放,加工点如果扩大规模,搬到哪儿成了难题。

  李波遇到的发展难题,在好生镇相当普遍。镇党委书记王骥说,全镇的主导产业就是家居用品制造,围绕这一产业,全镇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个体商户多达 3000余家。农民大多不再以务农为主,但居住地却还是农村,这些加工配套企业也大都在农村,想发展无处建厂。去年,镇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了8 个集中居住社区,初步估算能节约建设用地6800亩。虽然好生镇并不是增减挂钩试点镇,但这些空出的地也能派上大用场。李营村搬迁到新的白云社区后,在原村址上规划出加工区和养殖小区,不久后,李波将在新的加工区开始规模化生产。

  省城市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岩松博士认为,山东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快速推进期。事实上,山东城市化率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不但在东部沿海省市处于几乎垫底的位置,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土地。现在我省正在实施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是盘活土地资源、打破制约瓶颈的积极探索。

  土地收益账——粮食安全“红线”下的集约发展

  大规模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民的耕地总量是增了还是减了?

  收益是多了还是少了?这是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大问题。

  莱芜市高新区鹏泉街道孔家庄村的村民,去年全部搬进了33 栋多层楼房,腾空的宅基地已经复垦,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村党支部书记谢恒木说,新楼房总占地 145亩,而原村宅基地占地342亩,通过搬迁,一下子净腾出近200亩耕地。

  这些耕地原本是建设用地,现在复垦为耕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把这200亩建设用地指标有偿流转,耕地仍归孔家庄村集体所有,在单个村的“小账”上,农民的耕地是增加的。这样,孔家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改造不仅有了外来资金支持,还增加了村里的耕地面积,又有效解决了城镇建设发展用地紧张问题,一举多赢。

  通过适当确定社区选址,还可以使新增耕地的质量得以提升。孔家庄村的新楼房就建在一片砂石地上,属土层很薄、质量较差、没有水浇条件的土地,而原村宅基地复垦后,则是比较平整、土层较厚、易于灌溉的良田。

  就一个区域来讲,虽然城镇化和工业化仍然在继续占用土地甚至耕地,但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余了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腾空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在政府的“大账”上,至少能保证耕地总量不减。

  就一些种植专业户来讲,他们的耕地“相对增加”。住进楼房,农民的生活方式变了,对生产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反作用力。许多农民搬进城镇或者相对较近的农村通过耕地流转方式,把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从而专心在工厂、城市打工或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一些乐于、善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可以有条件租种更多耕地。

  记者在邹平县好生镇李营村采访时,正赶上50岁的村民李孔家和他老伴两个人在家做豆腐。他说,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在工厂打工,在家专心务农的很少,很多年轻人不愿种地,他年龄大了,不愿外出打工,平时种地、养牛,顺便做豆腐卖。听说村里正在搞土地流转,他准备租20亩地种。

  集体的力量在这一过程化为“ 集约”的力量。齐河县晏城镇南北社区规模较大,由12 个村组成,全部建成后,社区占地面积1000亩,能容纳居民近万人,节约土地4800亩。南北社区统一以每亩 800 元的年租金,从农民手里流转来土地,成立了银海农业合作社,再承包给种植能手和农业公司,去年已经流转了 1000多亩,主要发展无公害瓜果蔬菜。农民杨义海去年承包了12 亩耕地,建起4 个西瓜大棚,每个大棚投资一万元,收了西瓜再种豆角,拔了豆角还能种白菜,毛收入近4万元。

  耕地相对集中,加之看好宅基地复垦后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外地的农业公司纷纷前来。晏城镇党委书记刘吉喜介绍说,前些天济南的佳宝乳业来考察,准备在这儿租5000亩土地,建牧草种植基地和养殖加工基地。还有一些大型企业和城市超市,也希望能在这儿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