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心组织"让市民受益 约10人就有1人做公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6:02  半岛网

  

梦园儿童启智中心的老师在帮孩子进行触觉防御训练。

  在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工作,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做的事情没有收入,却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他们便是社会公益组织的成员 。无论涉及什么领域、所做的公益项目是什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人受益 ,让社会更加公平。而青岛也正因为有着这样一群人,这么一群公益组织,才让城市充满了人情味。截至2009年底,本市社会组织已达6000多家,其中公益性的社会组织达3000多家。这些公益组织在多个领域发展了卓有成效的公益项目,公益项目累计超过了1000项。据不完全统计,每10个青岛人中,就有一人在从事着公益活动。

  ■故事

  为了女儿,妈妈踏上“公益路”

  9月17日下午,市南区观城路67号,如果不是楼前写着“青岛市市南区梦园儿童启智中心”,外人很难将这幢精致的小洋楼与一所公益性的特殊幼儿园联系起来。

  6年前,在青岛市的特殊教育机构还很少见的情况下,云南路第一幼儿园园长万玲投资开办了一所公益性幼儿园——青岛市残疾幼儿康教中心,专门接收脑瘫、自闭症、孤独症、智障等特殊儿童,并对他们进行干预,这便是梦园儿童启智中心的前身,也是当时山东省第一家以幼儿园形式开办的残疾幼儿康教中心。

  对于6年前的情形,万玲依旧记忆深刻:当时,青岛类似的康复机构太少,由于不知道该将孩子送到哪,社区里几名有障碍孩子的家长苦求着万玲的云南路第一幼儿园暂时收留下孩子。万玲说,障碍儿童的最佳干预期是3到6岁,假如过了干预期,孩子的发展会很慢,而干预的最基本方式则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孩子。但是在普通幼儿园里却没有这个条件,都是一个老师管很多孩子,这样下去只会耽误了孩子的治疗。然而当时又的确找不到更好的去处,怎么办?最终,万玲决定自己开办一所特殊的幼儿园,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治疗、学习的场所。

  而记者了解到,令万玲下定决心开办这样一所幼儿园的重要原因,是她的女儿——一名脑瘫儿童。“周围很多人都知道,我女儿是我开办这所幼儿园并且一直坚持下来的最大的原因,因为自己的孩子也这样,所以我很能理解这些有障碍儿童父母的那种绝望心情,只有拿出自己所学来帮帮他们,也是帮自己的女儿。”万玲说。

  苦心维持,百余儿童得治疗

  因为教师人手不够,在康教中心内,园长万玲依旧像普通老师一样亲自照顾着这些特殊的孩子。虽然辛苦,但看着经营6年的幼儿园从原来只有几个孩子发展到现在 30多个孩子,万玲还是非常自豪,“从一开始到现在,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能吃上饭,幼儿园不会关闭。”

  虽然名义上是幼儿园,但困难家庭的孩子入园是免费的,甚至幼儿园还要倒贴饭费……从幼儿园开办至今,每年万玲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钱,甚至自己掏钱来维持运行。

  “可以说从办园到现在 ,我没有让一个孩子因为拿不起钱而退学,几年来幼儿园已经迎来送往了100多名孩子,其中有一半都是减免过学费的。”万玲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幼儿园因为资金困境难以为继,为了让幼儿园继续存活下去,她几乎每年都要苦苦寻求各种慈善组织、基金会的募捐,运气好的时候会募集到一些,运气不好的时候,万玲甚至将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来还租……

  让她欣慰的是,6年时间里,幼儿园已经先后治疗过100多个有障碍儿童,有些恢复得非常好,甚至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更让她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己的女儿如今康复得也非常好,目前在一家幼儿园当老师。“她是坚定我做公益事业的最强动力。女儿现在除了走路之外,其余看不出是脑瘫来。”谈到女儿,万玲边笑边流下泪水,“受我影响,孩子很小就开始帮我做公益,经常来幼儿园做义工,直到后来成为一名老师。我帮助了别人,其实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吗?”

  ■数字

  全市公益项目累计超过1000项

  万玲和她的公益幼儿园,只是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岛城有千千万万和万玲一样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也许他们帮扶的对象不同,但他们的事迹同样感人。

  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09年底,本市社会组织已达6000多家,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保、社区、农村专业经济和行业中介等领域,其中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发展到了3000多家,占全市社会组织的60%以上。全市社会组织在多个领域发展了卓有成效的公益项目,累计超过1000项。

  “社会公益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市民政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吕涛告诉记者,关于社会公益组织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普遍认可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社会公益组织是一种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其主要活动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

  “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实青岛市是全国较早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城市之一。”吕涛告诉记者,2002年,青岛市就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与管理的意见》,提出了构建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相关政策。2005年,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2006年,完善了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系;2009年,青岛市又明确了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这一目标。

  “2008年,青岛被民政部列为了全国首家‘基层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观察点’,成为了全国社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窗口’和创新的‘试验田’。”吕涛告诉记者,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青岛的公益事业近年来突飞猛进。

  ■特点一:范围宽

  公益“触角”伸向各个领域

  纵然,“社会公益组织”这个名词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界定,但它所涉及的项目却触及到教育、医疗、健康 、养老、助残等社会各个领域,关注着一些被人们广泛关注的事情,也帮助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人群,经营着一些政府财力不及的角落……他们中,很多人多年来,默默从事着一些被忽视、被遗忘、甚至被不接受的公益项目。

  谈到“性”,很多人都像是遇见瘟疫一样躲闪,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在青岛却有这样一个公益组织,成立7年来始终在进行着青少年性教育的公益活动。“你我健康服务中心”的主任徐进告诉记者,他们主要通过讲座以及小组活动对大学生、打工者等群体进行性教育,7年来做过数千场讲座,受益人群达到了 20万。采访中,徐进告诉记者,最近令她印象很深的是给岛城某制鞋厂的女工进行的系列讲座,原来该厂几乎每年都有因私下发生性关系怀孕生下孩子的事情,给当事女工造成很大的伤害,听了讲座之后,该厂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青岛的社会组织从1998年的100多家,到现如今的6000多家,其中公益组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除了最初的助贫助困,服务的内容和方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致。而这其中由市民自发组织的“草根”公益组织占据了半壁江山。“如果要问这些草根组织是从何时迅猛发展的,我认为时间要追溯到2001年。当时全市进行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复查登记,很多默默无闻的民间组织慢慢被政府知晓,从那时起 ,青岛的社会组织开始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递增。”市民政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吕涛说。

  爱心助教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公益组织,作为发起者之一,曾经在某初中当数学老师的张凤贤退休后召集了几名退休教师,去一些外来务工子女家中定期给孩子进行课外辅导。“现在很多条件好的家庭都给孩子找家教,而家庭贫困的外来务工子女不仅得不到家教的机会,家长也不太管,所以我们就想利用自己的一点知识去帮帮他们。”张凤贤告诉记者,其实开始他们也没有意识去弄个组织,也没有名字,只不过是几个人一起出去帮帮忙,做的活动多了,在一起一盘算,不如成立个组织,招募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这才有了“助教团”这个名字。

  ■特点二:分布广

  每个区市都有公益“标识”

  青岛的社会组织大致分为三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青岛目前的社会组织一共6200余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近5000家,社会团体组织1000多家,基金会仅两家。”市民政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吕涛告诉记者,岛城的社会组织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后,如今发展得风生水起。

  “爱心永远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从青岛的‘微尘’就能看出来,岛城市民皆有爱心。”青岛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志勤告诉记者,具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已成为各个区市的特色标识,3000公益组织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由青岛人民用爱心凝聚出的“公益力量”,而在社会公益组织高速发展背后,是800万岛城市民投身公益事业的激情和热情。

  “近年来,青岛通过各种形式,培育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草根型’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除了具有共性的像社区爱心超市、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文体团队、社区调解站等慈善类、帮扶类、文体类和参与类组织外,各区、市还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培育了一大批扎根于当地社区的具有独创性的组织。”张志勤说,社区社会组织已经逐渐成为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对城乡社区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可以这么说,基本上每个区市都有一批属于自己的公益组织,他们像一枚枚社区标识,彰显着各个社区的草根公益文化。”张志勤说,例如,市南区著名的“新市民之家”,常年针对在青岛打工的“新市民”开展政策咨询 、法律咨询、社区交流等服务;市北区的“社区帮您办 ”、“有事大家办 ”、“天天亲情日”、“社区儿童家园”等公益服务品牌,已成为市北区的别样符号;四方区以“相识相助,邻里同乐”为主题的“好邻居同乐会”,目前,有两万多名社区居民参加了邻里相识、相知的互助活动;李沧区有个“馨苑社区协调理事会”,“专攻”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关系等难协调的问题,不仅使社区物业管理费收缴率达到98%以上,社区物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区600多辆私家车停放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

  本版文/记者 孟琳达高亮 图/本报记者 孟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