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些南腔北调的中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6:43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尤莼洁

  9月21日星期二 晴

  今天上午,在巴西馆参加论坛,和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的副主席里卡多交换名片,他毕恭毕敬地用中文说:“谢谢!”这是我第二次见这位年轻英俊的主席,几天之前,他还一句中文都不会讲。

  在世博园区,学上那么一两句中文,对外国参展方来说,无疑是一件时髦的事。“你好”、“谢谢”、“吃了吗”,这三句,堪称入门必读“三板斧”。但真能跟中国人沟通的,还是凤毛麟角。在这里边,一是各个馆的外国解说员,比如德国馆的工作人员大都会讲中文,有一次遇到一位德国男孩子,胸牌上写着“李先生”,因为他的姓,念起来有点类似“李”。他在海德堡大学念过两年中文,平时交流已经没多大问题,但读写觉得还是有点问题。智利馆门口的美女,中文稍差,说得最溜的,是“不用排队”四个字,再讲下去,就“卡壳”了……

  一些馆的媒体官员,往往中文都不错。像英国馆的丹尼尔,要是他给你打电话,你会以为话筒那边是个老北京。波兰馆的安迪,收发邮件、在网上即时聊天,都是中文。还有德国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院长阿克曼先生,那是真正的“中国通”,翻译过中国作家的小说,不仅普通话好,对中国文化也了如指掌。他说,上世纪70年代他在慕尼黑大学学习汉学时,这个专业只有20个学生,但现在,申请这个专业的学生有几百个。

  实际上,早在世博会开幕式上,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就曾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致辞。其中,他坚持用并不流利的中文为本届世博会开幕送上祝福。当时不少媒体解读称,蓝峰在开幕式上用大段中文致辞,表明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加拿大温哥华市长罗品信、马来西亚旅游部部长黄燕燕等政要,也都在世博园内秀过中文,拉近和中国游客的距离。世博会瑞典参展总代表任安莉则告诉我,她不仅自己在努力学说普通话,女儿也在学中文。

  艺术家也对中文情有独钟,像来自摩尔多瓦的女歌手,在国家馆日活动上用中文演唱《茉莉花》。德国馆的乐队“胡纳”,在表演中也选择了这首中国经典民歌。另外,取一个中国名字,在世博会也成为一种流行。像西班牙馆纪念品商店经理,中文名字叫王西虎,按他的说法:“‘王’是中文王者的意思,‘西’是西班牙,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我是一头来自西班牙的老虎’。”

  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不少场馆借此打“中秋牌”,海报、包装以及各种印刷品上的汉字比比皆是,“方块字”俨然成为一种流行符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