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参展规模超历史项目对接创新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14: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马勇 谭超

  图/宋金峪

  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澳中小企业博览会,在中澳双方的高度重视下,本月18日圆满完成大会各项活动内容。本届中博会以“绿色、低碳、创意、创新”为主题,以更贴近中小企业需求、更专业的供需企业对接、更具针对性的活动安排、更优良的展会服务,达到了“加强合作,扩大交流,互利共赢,携手发展”的预期目标,尤其是在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新商机

  本届中博会中小企业参展、参会积极踊跃,企业对接洽谈成效明显。4天来,来自35个省(市、区)的3000家中小企业和60个参会团组,与境外35个国家和地区的871家参展企业和45个参会团组,通过展示、洽谈、研讨等方式进行了交流和对接。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5328个国际标准展位,迎来了21.04万人次的参会客商。

  本届中博会不仅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实物展示,而且还有众多产品推广展示;不仅有各省(市、区)投资环境和项目推介会、中小企业采购说明会等“一对多”、“多对多”的项目推介、技术交流活动,而且还有“一对一”、“点对点”的业务洽谈和对接。展会期间,组委会及各参展单位组织的项目推介、研讨交流等集体交流活动超过50场次,参与人员近8000人次。市场推广、项目对接、交流研讨等活动的规模为历届之最。组委会秘书处组织的“一对一”对接活动,有来自境内900多家企业的1644个中高层管理人员,与3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对接,对接比例超过1∶5,高于外方提出1∶3的标准,大部分企业对洽谈效果表示满意。

  通过实在、有效的展示和交流,不仅使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认识了参展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品牌,而且为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和队伍、提升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外中小企业赢得了广阔的新商机。

  展会期间,达成合作项目一批。如,新疆哈密地区企业与广东企业达成合作项目4个,项目总额为4.067亿元;新疆兵团代表团达成签约项目22个,项目总额为145.785亿元。此外,因上届中博会结缘的中国建筑照明领先企业AD照明与西班牙知名工业设计公司STIMULO(占米奥),经过一年的深入交流,在本届中博会期间签定了具体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就照明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工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

  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拓展了新视野

  本届中博会围绕“绿色、低碳、创意、创新”的发展方向,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拓展了创新发展的视野。

  一是以“转型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中澳中小企业高峰论坛。邀请了中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著名专家,交流探讨未来经济与市场环境变化趋势,以及企业创新转型的方向与路径,并通过知名企业家现身说法,以成功案例和研究成果,为中小企业提供最有效的理论指引和实践经验。活动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积极响应,除最后半天的闭门会议外,其他两个半天的论坛活动,共有近3000人次参加。

  二是以“融合、创新、以信息化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为主题,举办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活动。围绕如何借助先进的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实现快速反应、降低成本、提升管控能力等热点话题,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专家以及一批优秀企业的代表,做了精彩的发言,吸引了300多名政府管理人员和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到会。

  三是以创意设计、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举办一系列研讨活动。在本届中博会新设立创意产业展区、环保节能技术展区的基础上,举办创意产业国际贸易论坛、“香港·创意·品牌”研讨会、中澳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论坛、亚欧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多项专题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和经验的分享,探讨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创意、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此外,展会期间还举办了资源配置和商业模式创新、产业转移政策和招商引资等的多项专题培训,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聚集发展。

  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新思路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更是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尤其是解决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阶段资金的瓶颈制约,本届中博会不仅设立金融服务区,由24家银行和21家担保机构抱团参展,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现场的讲解、推介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对金融产品的认识;而且还针对优秀中小企业成长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举办股权融资论坛和项目对接活动。

  本届中博会的股权融资论坛和项目对接活动,受到投资人和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超过60家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相关服务机构的116名合伙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活动。会议研讨和交流了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如何与资本合作、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借力风险资本快速发展、企业如何通过上市打造成百年老店、股权投资对企业带来的增值服务等中小企业关注的话题。在项目对接阶段,有来自广东、上海、黑龙江、河北等地的12家精选企业参加路演。为期一天的活动中,参与的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超过400人次。

  此外,本届中博会还在展馆现场提供了信息网络、软件设计、服务外包、企业培训、技术支持、政策咨询、转移园区等服务。众多优秀服务机构集中参展,在现场开展服务推介和业务对接。为中小企业谋求解决融资难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中澳中小企业交流舞台更广阔

  澳大利亚作为本届中博会的主宾国,共有近300家企业和机构、8个代表团参展参会,展示面积10000平方米,占全部展示面积的1/10,所占比例为历届主宾国之最。据澳大利亚方面介绍,目前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澳大利亚4.5万多家有出口业务的企业中,只有4500多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因此,澳大利亚相当重视中博会这一平台,此次参展的都是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参展规模也是澳大利亚参加海外会展之最。

  澳大利亚展馆现场展示活动丰富多彩,每天参观的人流川流不息,达到了让更多的人认识澳大利亚、了解澳大利亚的目的。如,在葡萄酒展示区域,60家澳大利亚葡萄酒企业聚集一堂,开放式的摆设、家庭式的气氛,客商及市民不仅可以慢慢品尝葡萄酒,还可细听品牌历史,感受个中文化。又如,时装表演区,热情、奔放的演绎,使国内客商加深了对澳大利亚时装设计水平和品牌的认识。

  为帮助澳大利亚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组委会不仅按1∶3的比例为澳大利亚参展企业落实国内对接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洽谈,而且还举办集中的专题推介,让澳大利亚客商了解我国相关的政策和营商模式。如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专门组织了 “进口葡萄酒的中国发展机遇”的专题活动,邀请专家讲解我国酒类的监管政策和保税政策,介绍葡萄酒的运营模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30多家澳大利亚企业代表和100个国内葡萄酒经销商和投资人参加了研讨,企业反响良好。

  此外,澳大利亚还借助中博会这一平台,举办了建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营商方略等研讨会和健康食品、葡萄酒、澳大利亚牛肉等产品的推介活动共12项。通过展示和交流,为中澳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荒地变产地“双转移”催生近700亿产值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开放周活动启动暨产业转移合作签约仪式近日在广州琶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副省长刘昆主持仪式。肖志恒表示,目前,全省3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都已“开荒地为产地”,各个园区在飞速发展中呈现出勃勃生机。

  肖志恒说,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根据我省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始终坚持把推进产业转移作为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和“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把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作为加快推进产业转移的主要抓手和拉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突破口,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今年上半年,广东一共完成了1854个产业转移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700亿元。截至目前,全省3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产值695.65亿元、税收42.3亿元,较去年同期同口径同比分别增长52.5%、75.6%,远远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达到300万,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吸纳劳动力就业42.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0.85万人。实践证明,我省实施的“双转移”战略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的,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肖志恒认为这次产业转移工业园开放周活动的成功举行,不仅将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和境外投资机构,对产业转移政策和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了解,更为企业和投资机构与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直接进行互动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

  启动仪式上,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与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广东省广咨国际工程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产业转移合作协议。

  据了解,整个开放周系列活动由“产业转移投融资论坛”、 “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开放周巡馆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引资推介会”、“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体验日”等活动组成。

  省内外商家亲身体验产业转移工业园

  9月19-20日,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姚德洪带队下,省内外50位专家、客商代表以及媒体朋友共赴广州(阳江)和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展园区参加体验日活动。两天的所见所闻后,代表们认为,广东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布局合理,在人力资源、土地等七个方面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阳江转移园:投资政策更优惠

  位于阳江高新区的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面积32700亩,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生产、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在高新区,代表们先后到万事达水产加工、汉能LED、嘉吉粮油等企业调研,了解当地投资优势,并现场考察阳江港建设情况。

  了解到,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产业集聚逐步形成。该园区已投入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9亿元,开发土地面积超过8.6平方公里,累计引进项目100个,总投资额219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20个,在建项目17个,筹建项目63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工业产值400亿元,新增税收20亿元。

  为了鼓励外来投资,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投资优惠政策,在收费减让、财政扶持、土地供应、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优惠和便利,为进驻园区的商家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大环境。园区土地使用税每年每平方1.5元,租用厂房每月每平方在5-6元之间,工业企业用水每立方米为0.8元,比珠三角低了1.4元。工业用电平均每度0.59元,比珠三角低10%。工人工资人均比珠三角低20%。同时,园区还减免了劳动管理等39项工业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

  在实地调研后,代表们与当地企业及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代表们认为,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人力资源、土地、区位、港口、电力、交通、环境七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创造性地出台了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企业入园发展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工业园发展前景看好。

  江门转移园:成为“投资热土”

  随后,笔者又来到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该园区设立于2009年6月,同年7月成为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并获得5亿元扶持资金,规划面积1008.9公顷,采取一园两区的开发模式,分为开平园区和恩平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五金机械、纺织服装(不含漂染等污染环节)等产业。

  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自从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来,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在此前提下园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灵活机动的方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至今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专业人士前来考察。

  据悉,翠山湖园区目前已通过评审的项目有10个,投资总额达13.03亿元,其中包括国汇工业园、海鸿变压器等著名企业。米仓园区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已有3个超亿元项目落户,签约和洽谈项目达10个。

  据预计,2013年江门转移园建成投产后,可吸纳入园企业总投资177亿元,年工业总产值可达360亿元,年创税收28.8亿元,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及财税收入的重要增长极,可提供就业岗位4.3万个,占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16万人的四分之一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转移园还能带动江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江门努力建设成为广东重点发展区的排头兵增添强力引擎。

  何为“双转移”

  “双转移”是广东首先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目的是突破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2008年5月29日, 省委书记汪洋主持召开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意见,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促进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双转移”战略宣告启动。

  效果一:

  助推经济

  上半年实现产值近700亿

  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在产业转移工业园开放周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目前,全省3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都已“开荒地为产地”,各个园区在飞速发展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今年上半年,全省3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产值695.65亿元、税收42.3亿元,较去年同期同口径同比分别增长52.5%、75.6%,远远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

  笔者从省经信委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34个省产业转移园入园项目数(含意向)2200个,其中已签订正式协议项目1850个,与2009年相比新签约275个,是2008年同期协议项目数的3.86倍,协议总投资达到3700亿元,是2008年同期的11.53倍;在建及建成项目1520个,其中建成项目1020个,投资额分别是2008年同期的9.97倍和9.28倍。

  与此同时,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增长极。数据显示,2007年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不足1%,2008年这一比重上升为7.07%,到2009年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290亿元,占到粤东西北地区当年工业增加值的9.4%。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下,2009年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分别达到19.4%、29.8%和24.9%,分别高出珠三角地区7.4、17.8和12.9个百分点。

  效果二:

  带动就业

  已吸纳就业42.6万人

  “双转移”让转移目的区获得了实惠。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增加了欠发达地区农民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群众工资性收入增长。

  以韶关市为例,产业转移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4308元提高至2009年的5338元,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的增幅。据统计,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迄今吸纳就业42.6万人,多数劳动力来自当地,预计随着园区大批工业项目投产,对当地就业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而珠三角在“腾笼换鸟”过程中实现了土地增值,当地群众和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很大提高。记者了解到,东莞市厚街镇寮厦村在6家生产五金、陶瓷、鞋材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旧厂房基础上建设鸿运鞋材市场(二期),实现了“收厂租”到“收铺租”的转变,租金收入由原来的每平方米7元多,提高到每平方米10元,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150多万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