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沙造比亚迪昂首驶向全球

  

长沙造比亚迪昂首驶向全球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客车厂大门。邱晓峰 摄

  

长沙造比亚迪昂首驶向全球

  雨花区湖南环科园里,企业建设生产红红火火。贺文兵 摄

  

长沙造比亚迪昂首驶向全球

  环科园里繁忙的生产场景。贺文兵 摄

  

长沙造比亚迪昂首驶向全球

  比亚迪落户雨花区,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看中了该区优越区位带来的强大汽车物流能力。余志雄 摄

  

长沙造比亚迪昂首驶向全球

  电动大巴。贺文兵 摄

  核心提示

  沃伦·巴菲特来了!比尔·盖茨来了!作为中国行的最后一站,“股神”和“微软之父”来长沙,不忙和豪绅巨贾们推杯换盏,而是要去看一个地方。

  一年多以前,巴菲特和盖茨要去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沉寂的阡陌旷野;如今,巴菲特和盖茨要见证的是,第一辆纯电动大巴下线,烙着“长沙制造”荣耀驶向全球。

  2009年7月底,比亚迪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签约落户长沙雨花区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11个月内,冲压线车间投产;一年后,长沙造“比亚迪”驶向全球;三年后,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税收逾20亿元……

  2008年,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如今,长沙这组令人眼热心跳的数字,会让他对自己当年的投资深感值得。这组数字,也见证了比亚迪在雨花区创下的“长沙速度”:从拆迁、征地,到“三通一平”,再到进场动工及至部分厂房封顶——只用半年!一举赶超当年令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引以为傲的“深圳速度”。

  比亚迪“长沙速度”,是怎样的引擎在发力?雨花区政府的决策、作风、效能和服务功不可没。记者走进湖南环科园和比亚迪项目,深度解读比亚迪“长沙速度”背后的故事。

  【决策篇】

  推动产业升级不做“铁公基”

  湖南环科园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园区”,怎么会成功将比亚迪这样的国产汽车品牌“一哥”揽入怀抱?

  这首先要归功于雨花区委、区政府和园区产业建设者的前瞻性决策。早在2006年,雨花区就在大力实施“两个转变”——经济工作重心由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项目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政府投资不再专宠单一以架桥修路为主的“铁公基”,而是开始优先推动产业建设。

  对2010年的政府投资结构,长沙市发改委提议:基础设施投资占比30%,社会发展投资占比12%,产业投资占比58%。并明确表示,政府要加大对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支持,带动市场投资跟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而雨花区在这一转型上,步伐最早,动作最快,力度最大。

  “我们要把最好的土地,最优的政策,最充足的资金,留给最有前景的产业项目!”正如雨花区委书记周杏武所说,雨花区今年提出了“产业高端化”的区域发展目标,围绕“两极、三圈、一带”产业布局,突出武广新城战略增长极和城市副中心的“龙头”地位,重点抓好项目建设,突出环科园工业新城的定位,打造新型工业化增长极。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产业高端化扶植奖励政策,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以比亚迪项目为代表的低碳新能源的新型工业化项目,成了政府厚爱的对象。

  而早在5年前,时任区委书记的张建国和时任区长的周杏武带领班子成员深入思考、科学论证、自我加压、果断拍板,决定引进比亚迪大项目,并确定汽车及其零部件为湖南雨花环科园的主导产业,之后,在园区招商上,就开始了严格的“择商选资”,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目光锁定在湖南七大战略新型产业的龙头企业,不以“血拼”土地价格来换取园区的发展。

  【作风篇】

  两本“书”打动王传福

  “从第一次登门拜访比亚迪,到项目签约落户,其间有4年时间,就像谈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恋爱。”提及比亚迪项目的落户,雨花区委常委、湖南环科园工委书记杜旭辉不无幽默地说,为引进比亚迪,他和整个园区的工作人员,又谈了一次恋爱。

  细节决定成败。湖南环科园在和比亚迪“恋爱”的过程中,不乏众多闪光的细节故事。

  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不会忘记,2006年,杜旭辉陪同时任长沙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刘晓明第一次拜访比亚迪,送给他的两本“书”:一本是刘晓明亲自编撰的关于比亚迪的小册子,另一本是园区组织编写的小册子,阐述了园区对中国汽车产业趋势的理解,地理布局和战略格局的分析。

  第一本小册子,从比亚迪成长的轨迹,到创始人王传福带着250万元借款、领着20余人在一个破车间起家的经历,都做了详尽介绍;第二本小册子,更是在扎实的理论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大胆得出了“长沙一定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地,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在长沙有布局”的结论。作为未来潜在的合作伙伴,此前从未谋面,居然如此细心地提前做好合作的功课,仅这一点,就深深打动了王传福。

  “今年我不来,明年也不会来,但三年后,一定来长沙!”杜旭辉至今对当时临别时王传福搁下的这句话记忆犹新。长沙的造访者只用短短30分钟,就让王传福动心:汽车尤其是电动大巴,需要物流,中部长沙是汽车辐射全国各地的最佳半径,而一个专业真诚的合作伙伴,甚至比前者更重要!果不其然,三年后的2009年,比亚迪项目真的落户长沙,结束了马拉松恋爱。

  从这些细节故事中,湖南环科园的领导和员工得出了一个理念,园区招商讲讲究作风,要做“专家招商”而不是“官员招商”,更不能搞“衙门招商”。传统的招商模式总是领导发表演讲,然后敬酒吃饭,至于知己知彼的专业功课往往忽略,难以打动有实力有抱负的企业家。事实上,过去4年来,湖南环科园就是这样,携带着详实数字、可信分析和知己知彼的热情,而不是好酒名烟,一家一家挨户到龙头企业上门开展专业招商,给企业留下深刻印象,诸如晓光模具、湖南首个产权式工业地产长沙国际企业中心等名企业、大项目相继落户。

  【效能篇】

  两个“3个月”见证“长沙速度”

  比亚迪等大项目花落雨花区,除了得益于战略决策的高瞻远瞩外,雨花区出色的行政效能,也让比亚迪为之倾心。

  在湖南环科园,人们津津乐道于两个“3个月”这样一组数字。数字就是效能,数字就是“长沙速度”!

  3个月谈下和比亚迪的合作合同,殊为不易。当初,比亚迪选址长沙,除了为长沙的区位优势和园区诚意所动,还有一点就是相中了已停产关门的美的客车,美的客车拥有现成的国家客车整车生产目录,是一个难得的“壳资源”。比亚迪开出的收购价与美的客车的出价相差近四倍。

  比亚迪要求2个月内完成收购,否则,另觅他址。十余轮谈下来,价格总是谈不拢,离比亚迪约定日期渐近,杜旭辉亲笔给美的董事长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信中提出“五个想一想”,赢得美的理解支持,促成收购价降至合理范围,收购终于在规定期内完成。

  3个月融资23亿,在银行普遍“惜贷”的当下,也创造一个奇迹。比亚迪项目征地拆迁启动之时,政府融资大门却紧闭,银行曾经承诺20亿元的贷款落空。为解资金难题,省国开行携手深圳国开行共赴北京,求得国开总行的特许,给雨花区贷款15亿;长沙市政府拍板市商行贷款3亿元;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也主动对接,伸出橄榄枝,共救燃眉之急。终于成功融资23亿元。

  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一次次到建设工地拍板解难,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谢建辉六个月七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比亚迪建设中的棘手难题,区委书记周杏武和区委副书记、区长邱继兴把比亚迪建设工地当成另一个“办公室”, 经常是一个盒饭一瓶水,一个个难题就这样破解。

  【档案解密】

  长沙比亚迪项目

  长沙比亚迪总投资约120亿元,由4个项目组成:

  1.电动大巴项目:占地400亩,5000台纯电动大巴整车及10000台电动大巴底盘,总产值100亿-120亿元,税收约7亿元左右;

  2.轿车项目:占地6000亩,3年内年产值300亿元以上,5年过800亿元,长远过1500亿元;

  3.储能电站项目:置于比亚迪11万伏专用变电站之下。该电站针对电网供电白天“高峰”,夜间“低谷”的特点,储能电站运用比亚迪世界领先的电池技术,将用电低峰期剩余的能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向电网输送电能,削减峰值负荷平均负荷水平,平衡昼夜用电差异,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该电站技术与光伏及风能发电结合起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4.新能源研究院:利用和发挥长沙人才优势,针对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升级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垂直整合”发展模式。

  这是比亚迪汽车独特的发展方式,垂直整合是比亚迪汽车高性价比的“秘密武器”,对供应链的内部整合能力,也是比亚迪汽车今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所以,比亚迪进驻长沙,不仅是总装厂的进入,而是一个产业集群的进入。

  因为比亚迪是以产业链进驻长沙,所以其零部件企业80%均在本地生产。故比亚迪综合税收贡献率相当一般汽车厂的两倍,就业吸纳能力则更大,比亚迪汽车按设计规模达产后,三年后产值至少300个亿,税收20亿以上,将吸纳就业5万人以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