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辩"选拔赛武汉大学折桂 于丹现场担任评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3日05:58  半岛网

  

本届比赛"最佳辩手"中国政法大学队三辩肖磊用《饥饿的苏丹》说明己方观点。

  

武汉大学队辩手举起冠军奖杯(右一为本场"最佳辩手"陈铭)。

  

于丹担任决赛评委,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强强相遇,还是武汉大学笑到了最后。10月2日,历时8天的双星杯2010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选拔赛正式落下了帷幕。在最后一场巅峰决战中,武汉大学队在开场不利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策略并后起发力,最终战胜了中国政法大学队。为武大取胜力挽狂澜的三辩陈铭获得了本场“最佳辩手”称号;而凭借前几场的优异表现,中国政法大学队三辩肖磊获得了本届辩论会选拔赛的“最佳辩手”。下个月,武大将代表中国大陆高校赴新加坡参加本届辩论会总决赛。本场比赛的实况录像,将于10月3日20:57在青岛电视台QTV-6播出。

  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伟,副市长王修林等领导观看了决赛并为获奖队伍和选手颁奖。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到场担任评委并点评了比赛。

  ■辩题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之争

  武汉大学队与中国政法大学队都是一路过关斩将才闯进决赛的。其中,武汉大学队先后在预赛、八进四比赛和半决赛中战胜了华东师范大学队、同济大学队和山东大学队;中国政法大学队因抽签时运气欠佳,只能从资格赛开始打起,因而多打了一场比赛。不过,他们还是靠稳定的发挥,先后淘汰了复旦大学队、西安交通大学队、国际关系学院队和浙江大学队。其中复旦、西安交大和浙大还是传统的辩论名校。

  此番决战,两强相遇。武汉大学队和中国政法大学队都想获胜,不过,最终还是武汉大学笑到了最后。这场比赛的辩题是“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哪个更重要”。乍看起来这是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但事实上,有关这方面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一些热点话题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舌战

  “挟尸要价”等事件成论据

  比赛中,正方武汉大学队首先为记者鸣不平,认为记者职业是一个很尴尬的职业,有时为了追求真相,而往往被批评不善良,缺乏人伦道德。他们认为,在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方面,应该前者为重。原因一是保证新闻事实才能确保公平,否则就损害了新闻的可信度;另外,记者只有不为情感所左右,才能确保自己的判断力准确。

  反方中国政法大学队则旗帜鲜明地认为,人伦道德是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新闻价值必须服务于人伦道德。为此他们举了一系列例子,比如以一只秃鹫和一位饥饿小孩为主画面的《饥饿的苏丹》这幅照片,再比如前一阵引起社会热议的《挟尸要价》照片,以及菲律宾人质事件中个别记者的表现等,他们想通过这些事例证明,记者应该以人伦道德为重,而非先去追求所谓的新闻价值。

  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舌战。其中正方反复举了汶川地震中记者们的良好表现,认为手持笔和相机的他们,同样是在救人;而反方则又举了前些年北京的“纸馅包子”事件等进行反驳,认为一些时候记者在以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所谓的新闻价值。

  ■点评

  武大赢在肯定句和感叹句

  经过自由辩论和超级辩论等环节后,五位评委最终以4:1的成绩判定,正方武汉大学获得了胜利 。在宣布这个结果前,本场比赛的评委之一、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对比赛进行了点评。

  于丹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惊心动魄、高潮迭起的比赛。在立论环节,反方举了“菲律宾人质事件”等大量能引起共鸣的事例,相比较而言,更胜一筹;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每一秒时间都没有浪费,并都能抓住对方的漏洞,这期间双方较量看起来也比较激烈,但有两点是比较遗憾的,一是逻辑突围上没有亮点,虽然言辞激烈,但真正体现逻辑思维的亮点不多;二是个人语言比较精彩,但团队之间缺乏默契,稍有游离;双方最关键的环节,是与评委交战的超级辩论环节以及最后的总结陈词。这期间,正方反应比较快,逻辑上也比较清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肯定句或感叹句,很有震撼力;而反方过多拘束在事先准备好的逻辑框架中,应急反应不足,尤其是最后总结陈词时,说的多是反问句,这使人感觉观点不明确。

  ■颁奖

  亚军三辩获评“最佳辩手”

  赢得巅峰之战后,武汉大学队自然获得了本届辩论会选拔赛的冠军,他们将在11月份代表中国大陆高校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本届辩论会总决赛。

  为武大取胜力挽狂澜的三辩陈铭获得了本场“最佳辩手”称号;而凭借前几场的优异表现,中国政法大学队三辩肖磊获得了本届辩论会选拔赛的“最佳辩手”。

  在赛后举行的颁奖仪式上,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和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伟,青岛市政府副市长王修林等领导代表主办单位为冠军代表队武汉大学队和亚军代表队中国政法大学队颁奖,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为获得本届辩论会选拔赛“最佳辩手”称号的中国政法大学队的肖磊同学颁奖并表示祝贺。

  ■人物

  于丹透露自己是青岛人

  毫无疑问,10月2日的决赛中,亮相评委席的于丹成了一大热点人物。虽然于丹的头衔一大堆,但人们还是因她是个讲《论语》的高手而记住了她。

  于丹亮相后,现场观众立即投去了关注的目光,有的还赶紧用手机、相机拍照。就连现场主持人张泽群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在开场白的介绍中,出现了两三次口误,对此他笑着说:“都是看到了于老师太紧张的缘故。”

  在担任评委的间隙,于丹无意中说道,她对青岛很有感情,因为自己也是青岛人。原来,于丹的母亲是青岛人。

  赛后,于丹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对于有记者提出的她口才很好的观点,她表示反对 。她解释说:“我认为语言只是一种载体,如果没有思想,再好的语言也只是苍白的载体。辩论赛中口才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场的应变,观点的提炼和逻辑思维的缜密。”说到辩论赛,于丹还特别提到,辩论不是演讲,不应过多地训练口才表达和语言技巧,“这些准备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分准备。”

  ■链接

  辩手求职想发挥口才优势

  本次比赛期间,辩手们伶牙俐齿、唇枪舌剑的精彩表现,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赛事大幕缓缓落下的时候,不少人不禁会问:这些辩才将来会干什么工作呢,他们会继续从事与口才方面的工作吗?答案是肯定的。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教师、法官、律师 、销售经理等需要“磨嘴皮子”的工作,都是他们心中的理想职业。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需要敏捷思维、良好口才的职业,不少辩手都把将来当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理想。在本届辩论会上,不少辩手也表达了毕业后当老师的想法。山东大学辩论队的焦雨溪就是其中一位。中国政法大学队的研二辩手徐宏州也有将来当老师的想法。

  “如果要考虑就业的话,我想报考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政法大学辩论队的三辩肖磊说。同样想从事法律工作的,还有肖磊的师姐吴琼,不过,吴琼梦想的是做一名律师。已上研三的吴琼说,她很想找一份律师的工作。她甚至表示,青岛是座很漂亮的城市,她非常希望毕业后来青岛。此外,还有的辩手表示,将来想当销售经理,还有一些辩手希望从事既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又与口才相关的工作,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新闻记者等。

  舌战语录

  “假如您是苏丹那个饥饿孩子的父亲,您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我的老师告诉我,新闻有两大价值,左肩传递信息,右肩记录历史,如果不能秉笔书写历史,那将来人们看到今天的历史天空是什么颜色呢?”

  “新闻价值不需要刻意追求,只要把新闻事实记录下来就可以。”

  “在欧美,迈克尔·杰克逊等歌手没有直接参与到救助非洲难民的行动中,而是以唱歌方式募捐,这难道就不道德吗?”

  “新闻记者首先是人,人的准则不是比新闻工作者的准则更重要吗?”本版文/记者 李志波 图/本报记者 孟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