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墨烯发明者获诺奖物理学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6日03:04  舜网-济南时报

  

石墨烯发明者获诺奖物理学奖
安德烈·海姆(左)与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新华社发

  图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5日以石墨烯研究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两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0万美元)诺贝尔奖奖金。

  图二:石墨烯晶体

  完美晶体

  瑞典科学院一间会议室内,当地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对海姆和诺沃肖洛夫研究的石墨烯,评审委员会发布的新闻稿称之为“完美原子晶体”,作为二维结构单层碳原子材料,强度相当于钢的100倍,导电性能好、导热性能强。

  海姆1958年出生于俄罗斯索契,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诺沃肖洛夫1974年出生于俄罗斯下塔吉尔,2004年获得荷兰奈梅亨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

  诺沃肖洛夫是自1973年以来最年轻的物理学奖得主。

  评审委员会现场电话连线海姆,让获奖者与记者互动。瑞典电视台一名记者首先提问,欲知获奖感受,海姆答曰“意料之外、震惊”,说他忘了当天是物理学奖揭晓的日子,而话语间却难以掩饰喜悦心情。

  不变日程

  瑞典《每日新闻》记者问及当天后续日程安排,海姆回答:“回去工作。”

  海姆前一天工作到晚9时,5日早晨接获评审委员会获奖通知时正在电脑前回复一份邮件。依照他的说法,前一天睡得不错。

  “我今天打算继续工作,完成上星期没有写完的一篇论文,”他说,“我试着像以前一样生活,”自己不是因为获奖就会“余生停止工作的人”。

  几个小时后,诺沃肖洛夫接到一名记者电话“骚扰”,却不愿放下手头实验,于是反问:“如果我现在不停下实验,是不是以后就不再有机会(接受采访)?”

  海姆现年51岁,诺沃肖洛夫36岁。两人在荷兰奈梅亨大学相识,诺沃肖洛夫完成博士学业后追随海姆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在实验室内应用“机械微应力技术”获得石墨烯,2004年10月发表第一篇论文。

  些许疑问

  海姆坦言,一些同事先前告诉他,石墨烯研究会成为诺贝尔奖获奖项目。他的回应是,“不认为(发表第一篇论文)6年后就会获奖”。

  历年来,但凡自然科学类研究,从取得成果至获得诺奖,多数间隔几十年。

  以4日揭晓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英国人罗伯特·爱德华兹二十世纪50年代着手研究,1978年促生第一名试管婴儿,如今因85岁的年龄和恶化的健康状况无法与媒体和公众交流。

  自然科学成果,需要经受时间以及后人检验。

  一名记者新闻发布会后采访一名评审委员时提出疑问,海姆和诺沃肖洛夫是否仅凭最初那一篇论文就在6年后获奖,所获回答是:当然不是以一篇论文为依据,而涉及石墨烯的“分离、认定和分类”。

  新闻稿中,评审委员会介绍,把研究工作视为“游戏”是海姆和康斯坦丁团队的特点之一,“在过程中学习,谁知道,或许有一天会中大奖。”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成果解读

  石墨烯———二维碳的奇妙世界

  想象有那么一张单层的网,每一个网格都是一个完美的六边形,每一个绳结都是一个碳原子。这张网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可以说没有高度、只有长宽,是二维而不是三维的。这就是石墨烯,它是二维的碳,人类已知的最薄材料,一种正为物理学和材料学带来许多新发现的东西。

  2004年10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普通胶带完成了他们的“魔术”。

  他们用胶带从石墨上粘下薄片,这样的薄片仍然包含许多层石墨烯。但反复粘上十到二十次之后,薄片就变得越来越薄,最终产生一些单层石墨烯。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一点儿也不高科技的方法,并不是他们的首创。在此之前就有人试过,但没能辨识出单层石墨烯。

  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出百倍。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铜更好,导热性远超一切其他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另一方面,它非常致密,即使是氦原子——— 最小的气体原子也无法穿透。

  科学家认为,利用石墨烯制造晶体管,有可能最终替代现有的硅材料,成为未来的超高速计算机的基础。

  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塑料里掺入百分之一的石墨烯,就能使塑料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加入千分之一的石墨烯,能使塑料的抗热性能提高30摄氏度。在此基础上可以研制出薄、轻、拉伸性好和超强韧新型材料,用于制造汽车、飞机和卫星。 (新华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