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让白庙乡的“裸晒”进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04:44  长江商报

  现在网消息 今年3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在网上公开财政公务支出明细,很快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样的“裸账乡”在中国到底是范本还是孤本?能坚持多久?对此,当地官员坦言怕影响了上级部门的关心,但依旧表示要将“裸晒”进行到底。(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当地官员存在压力,是值得相信的。即便如此,我们仍旧应意识到,“裸晒”不过是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现实恰恰折射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困境和尴尬。在这个大前提下,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的公开,具备法律上的支持,只是难度应该被正视。其实,回溯各国历史,都曾经历政府各项信息公开的困难过程,但往往都是一些个案的突破,逐步做实公开透明的价值。

  白庙乡既然公开了,而且敏感的“三公”费用也包括在内,数额具体透明度大,实在难得,如果倒退令人惋惜。正是因此,白庙乡成为了媒体的宠儿。但舆论和公众给予白庙乡的评价,倒并不都是整齐划一的。既有网友高度赞扬,也有网友质疑其有作秀嫌疑。从不同角度思考,或许会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当记者去当地调查时至少发现,当地很多民众对于他们乡政府在网络上晒账本的事情一无所知。当然,当地到底有多少民众知道此事,多少不知道,确实没有严格的统计调查。

  但这一尴尬的现象,却是值得深思的。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对于政府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公开账本,公众的期待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公开只是政府整个财务开支透明的一个步骤,如果公开的方式不能被大多数人知晓,特别是不能、不易被当地公众知道,公开的意义又何在?事实上,预算、财政透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这涉及预算编制、表决、审计、监督、公开、问责……很多个环节。

  要使财政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合适的地方,防止被浪费掉、吃掉、贪污掉,需要以上多个环节都运行正常。以白庙乡为例,公开是做到了,但是公开的途径对于当地民众,特别是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说,他们获悉的可能并不大。正是因此,对于他们乡政府的财政花销,当地民众的监督效应未必有多大。而且,部分账务如果有意不公开,或者有意造假,公众又如何获悉,监督和约束很容易沦为空谈。即便如此,白庙乡已经感受到很多外在的压力。

  其实,在白庙乡“裸晒”不久之后,就有媒体报道,白庙乡接待支出确实是减少了,但白庙乡的很多项目、拨款、政策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正是因此,哪怕只是到这一步,白庙乡继续示范下去也会压力重重,更别提让“裸晒”成为各级政府的一种惯常。

  白庙乡的公开作为一个极具标本意义的试验,公众有担心和疑虑自然不为过,这也进一步呼唤对其的呵护。事实上,减轻白庙乡的压力,不仅仅在于上级政府的支持。最好的支持,其实莫过于让各级、各地政府,都真切感受到财政信息公开的压力。只有每一个地方都有足够的公开压力,白庙乡的压力才能被切实分担,信息公开也才逐步成为常态。这一动力,既应该来自高层的决心,同时也应该让其来自公众,让人大起到更大的推动、监督作用。

  ◇ 本报评论员 银玉芝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