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的“从容”也是国家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09:11  东方早报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上一周,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矿工被困井下68天后终于“重见天日”,国际舆论由此公认,此次矿难营救有效提升了智利的国家形象。

  中国国家形象这些年也在整体提升中。2003年应战非典,2008年汶川和今年玉树两次大地震救援都被载入史册。然而,说到提升国家形象,在事前就能做好应急预案,继而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从容处置的能力,其实于提升国家形象同样具有说服力。因为前者只是一种“特例”,而后者则是一种“常态”。

  就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设计日参观容量60万人次的世博会,创下了两天接待177.76万游客的“不可思议”的纪录。我们未必要为160岁的世博会在上海创下两项历史纪录而欣喜,但我们理当为上海城市机器的各个部件在严重超负荷状态下仍能平稳高效运行而感到自豪。

  上周六那天,总共才5.5平方公里的世博园接待游客破百万人次,不考虑园区内200多座展馆及大量共建设施的占地和服务人员的数量,园区每平方公里在一天内平均立足的人流已接近20万人次。这是一个空前的密度计量——在此“超限密度”之下,园区依然进得去、出得来、有饭吃、有水喝、保安全,当晚11时50分前,所有游客全部安然离园,无一人在园内滞留过夜。这是何等不易,却又势所必然。

  创造“必然”的,是世博会组织方的应对有方,是33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及统一打造的指挥平台调度得法,是为世博全天候服务的交通、市政、安保、通讯、医卫及水电煤气等保障部门的辛劳汗水,是成千上万世博服务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是全体市民一以贯之的理解、包容和支持……

  一座城市,实力有软硬之分,形象有外化和内在之别,从容不迫是一座城市应当追求的形象之一。上海在应对观博人流爆棚时所展现出来的从容,是城市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是城市服务水准的客观检验,是城市精神境界的得体彰显,是市民素质的整体展示,亦是市委、市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度量……这一系列的“是”,乃上海城市形象的一次有说服力的展现!

  “这是我见到的最有能力的世博会组织方”——这样的肯定从国人嘴里说出来也许缺乏直接比较,从法国馆馆长先生的嘴里说出来则显得较为客观。“无论是世博会的全程工作,还是应急能力,都是如此”——这话也是法国馆馆长的由衷感言,是对过程和事实的清晰观察和中肯评价。有人说,世博会是针对中国观众的地理知识大发现,国际知识大普及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交融的大舞台——我们不能不作补充的是,世博会提振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开拓出新的市容市貌,树立起新的城市形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把参与世博当作了向“世界公民”转身的“速成班”。

  毋庸讳言,智利和中国都属发展中国家。两国政制虽然有别,但都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艰巨任务。社会层面,两国都面临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社会冲突之迫切;政府层面,两国都面临驾驭“复杂局面”而亟须提升执政能力之情况;文化层面,两国都面临提升民族凝聚力,重建国家精神文化家园之必须;操作层面,两国都在为实现上述目标而持续努力……如果把智利成功组织圣何塞铜矿“大救援”视作达致上述目标而努力的阶段性成果彰显,是智利国家形象的一次明显提升,那么,上海虽表现方式不同、但同样可圈可点的“从容”,何尝不是如此?!

  昨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没有党中央的坚决支持和市委统领全局,已近尾声的上海世博会不可能办到如此成功和圆满。坚持这条原则不动摇、不游移,进一步注入开放包容的精神养分,秉承城市治理的专业主义精神,注重科学决策,“后世博”及整个“十二五”期间,从结构调整到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再到公共服务及城市管理应急,上海将显得更为从容不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