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有光百岁自学

  前段时间拜访105岁的周有光先生,其谈话内容的广与深以及思维之敏捷令我惊讶。他原本是学经济的,曾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建国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却受命改行做了语言文字工作,参与设计了“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85岁离休后,他又站在关注全人类的高度观察问题,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提出许多极具建设性和非常前沿的见解。

  第一次见面,我送给他两本书,一本是《人生本不苍凉——民国十六名士写真》,一本是《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他翻开书,先看目录。一边看一边念着目录中的名字:“王国维,这个人我知道;弘一法师,我知道,但我没见过他;马寅初、梁漱溟……”

  周有光很快就提到了俄罗斯的大火。他边谈话边叫保姆,问《参考消息》到了没有。一个多小时后,《参考消息》送来,周老赶快打开报纸,看到那则新闻后一边阅读标题,一边用笔在关键字下面画线,然后收起来说:“我再慢慢看。”这大概就是他的读书习惯。第一时间找到核心内容,然后有选择地慢慢看,慢慢消化。

  我们的谈话内容很广,从国际到国内,从政治到文化。周老有重点地介绍了他的“双文化论”。他认为:“从地区分布来看,人类文化有四种传统文化,分别是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这四种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人群活动范围的扩大,聚合成覆盖全球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各地的传统文化。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聚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进行自我完善化。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周老对自己的经历有一个概括:原来是在“井底”,因为在搞专业,需要往深里挖;等退休后,更多地看专业以外的文章,于是便到了“大海”。周老所读的报刊图书包罗万象,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朋友定期给他寄的外文书籍,这样他就可以多方位地了解到最新的世界动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思想。周老不仅学习,还不断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独立判断,便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百岁以后,仍在不断地著书立说,为世人提供精神食粮。《百岁新稿》、《见闻随笔》、《周有光百岁口述》、《朝闻道集》等等,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周有光最了不起的地方,还是他的精神——百岁自学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他的生命始终处于常新的状态,不焦躁,不张扬,总是活泼泼的,正应了中国的老话:“自强不息”、“生生不息”。

  周老的自学,有其秘诀。他在100岁时写了一篇《终身教育、百岁自学——<见闻随笔>前言》的文章,文末写道:

  《见闻随笔》中有一些关于看报和读书的经验谈。例如有一条:“看报有门道”。

  八十年前,我初进大学。老师教我如何看报。老师说,看完报,要问自己:今天哪一条新闻最重要?再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条新闻最重要?还要问自己:这条新闻的背景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去图书馆查书,首先查百科全书,得其大要。我按照老师的教诲,看报兴趣顿时提高,感觉自己进入了历史的洪流。

  还有一条:“读书按比例”。既要读文艺欣赏的书,更要读知识理性的书,一方面培养形象思维,一方面培养逻辑思维。偏食病不利于保护健康,偏读病不利于发展思维。

  这些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学习方法,对我来说,终身遵行,自觉有益。这里介绍出来,不知道读者们会不会笑我幼稚而迂拙。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是我对自己的鞭策。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