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请河北大学的目击者站出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06:11  长江商报

  现在网消息 李启铭在校园醉驾撞飞两女生,事后一句“我爸是李刚”成名言。尽管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清晰,但事件的后续处理遇到了难题。有河北大学的学生私底下告诉著名记者王克勤:“现在学校不让我们说这件事情,所以目击者很难找。因为他们一旦向记者透露什么事情,学校知道后肯定会对说的学生做出处分的……”(10月21日《广州日报》)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该校是否被打了招呼,是否与涉案人员存在何种背景关系。另外,“不让我们说这件事情”,学校是如何规定的——是出具行文通知,是给予学生口头警告,抑或无形中施压,我们也不清楚。但是,“集体沉默”是事实,有众多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谈及此事,表露内心的矛盾,这也是事实。我们忍不住要发出疑问:河北大学,你是否有意愿澄清此事?

  如果有授意,或者有背景关系,我们会感到悲哀。一个省部共建高校,按理说不应该能够这么轻易被“打点”。而如果在没有任何授意之下选择“集体沉默”,这又是一个高校的耻辱,也是这个社会言论生态的耻辱。作为一种揣测,该校有可能不希望被放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煎熬。有时候,一个机构,一个组织,会对舆论有着莫名的忌惮,这种神经衰弱似的忌惮,真有可能使得该校不要任何理由地选择集体沉默。一个学生作为高校的一分子,就得墨守学校这种无形存在着的言论机制,哪怕只是提供事实真相,也会被认为是将学校往舆论的深渊又推了一步。

  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呢?我们没办法一一列举。毕竟,连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话,学校官方都没个意见,没个表态,没个回应。这还只是发生在学校校园里的事,与校方行为无关。如果是校方有责任,果真要沉默到底了?

  警方已经承诺公正办案,舆论已经集中声讨,我们看不出这件事、这个案件有多么的深不可测。说出真相,描述事实,提供证据,真的就这么难?当然,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判断。如果一个机构、组织、个体将沉默变成习惯,那么,提供真相,也许真的需要勇气。

  新闻中,还有一个细节让我们深思,“有目击现场的学生正在经受内心的折磨:‘我妈已严令禁止我再管这事,但我没办法让自己的良心不受煎熬!’”这位学生的母亲,也许是害怕孩子被学校惩罚,也许真就是应了一句古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校方惩罚也好,顺应古训也好,这总归是一种个体作为原子化存在的细节表现。沉默是金,让人心变得浇漓。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请河北大学的目击者站出来!”我们也有同样的呼声。但这绝不是对学生们的变相斥责,我们深知,在经受内心煎熬而无法说出真相时,他们也是受害者。集体沉默,是对人心的变相摧残。一个高等学府,不应该在这种社会事件中,将本该由教育提供的公民精神,硬生生地压制下去。

  肖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