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大客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06:47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梁建刚 林环 周楠 孔令君 尤莼洁

  10月16日截至21时,上海世博会当日入园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03.27万人次。

  上海世博会将于10月31日如期闭幕,明后两天是闭幕前的最后两个“平日”,这最后一个“平日”周末世博园区很可能再次迎来超大客流。

  超大客流对世博会的交通、服务、餐饮等保障带来挑战。在159年的世博历史上,平均每届参观人数大约为1000万人次,参观人数超过4000万人次的世博会有5场。各主办方有何应对之策,或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1851年伦敦世博会】

  建水晶宫容纳大客流

  “走廊里、周围的椅子上有无数的人,挥舞着的喇叭,这些都给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震撼……”1851年5月1日,伦敦首届世博会开幕的当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那天有超过50万人聚集在海德公园四周。当时的一家英国报纸刊登了两幅漫画: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街头空无一人,而伦敦却人潮汹涌。据记载,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首届世博会接待了约603万参观人次,几乎是当时伦敦人口的3倍。而为了让人流尽可能分散,世博会定下了展期半年的原则。

  专家估计,伦敦当年建造“水晶宫”,就有出于应对大客流的考虑。这座建在海德公园内的水晶宫,占地19英亩(折合约7万平方米),中间穹窿顶的甬道高35米。水晶宫内长约12公里的展台上,25个国家和20多个殖民地的10万余件展品悉数展出。

  在世博会之前伦敦还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系统,但这计划直到世博会之后才被批准,1863年,世界最早的地铁——伦敦“大都市铁道”开通,第一年就运载乘客950万人。

  【1900年巴黎世博会】

  环幕电影停映应对过热

  1900年巴黎世博会开幕于世纪之交,全世界涌来的游客,竟超过了5000万,平均每天入园人数达23.5万。

  人多,热门场馆的受追捧度也高,而当时最热的要数环幕电影了。彼时,距电影的诞生还不过5年,法国人桑森即用一种全新的“圆景电影”,震撼了世界。在埃菲尔铁塔的广场上,他设计了一个像跑马场般的放映厅,高约10米,顶部用布幔蒙住,内壁用100米白色帷幕围成犹如今日“IMAX”的巨大银幕,而且这块幕竟是360度环绕!放映厅中,座椅模拟热气球吊篮,一次可容纳200名观众,共同欣赏桑森提前在热气球上用10台取景机拍摄的360度环形电影——“跨越欧亚两洲的氢气球旅行”。

  由于人数过多,当电影连续放映到第四场时,放映室内一位放映师因受不住弧光灯炙烤晕了过去,手指被电扇削断,电影就此被关闭。

  【1939年纽约世博会】

  人流排成“之”字形

  1939年4月30日,罗斯福总统、爱因斯坦先后向60万人发表讲演庆祝世博会开幕,“建设明天的世界”的主题,给予了人们无限想象,展示的众多如今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新技术,像尼龙、塑料、电视机,无不受到人们的追捧。

  4500万人次参观了这次世博会,在现存的照片中,排队的人流在通用公司的“未来梦想”展馆前,排成了“之”字形,队伍的尾巴甚至拖出了照片之外。排队等候好几个小时才能进入展馆的参观者,可以坐在装有嵌入式个人声音系统的可移动椅子上,在15分钟内领略到纽约1960年的生活情景,每天有2.7万人排着队渴望去体验一次这样的旅游。

  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长途电话展区,人群更加沸沸扬扬,老牌的电话公司用抽奖鼓励人们前来。“一个名叫戴维·瓦格斯塔夫的小男孩中奖了……玻璃电话亭前挤满人,吵吵嚷嚷,戴维头上端正地戴一顶崭新的小布帽,径直走向电话亭,用微细、羞怯的声音请接线生接通电话……”美国著名专栏作家E·B·怀特如此描述着当时的情形。

  尽管拥挤,尽管不堪,怀特依然逐渐感受到世博会带来的乐趣。“我将这些都看作一场梦境,而且我还将为这场梦境庆祝,并将它珍藏起来。”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用游乐场和游艇分散客流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选址在劳伦斯河上的圣海伦娜群岛,半年的展期接待了大约5030万人次的游客,拥挤的人群和长队同样是这届世博会常见的场面。

  为此,组织者在园区里建设了一个大型游乐场来分散客流。游乐场拥有当时最流行的娱乐设施,还建了23个大型水族馆和1个水鸟馆,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马戏团在世博会期间在此表演,各种动物表演和杂技吸引了不少游客。据统计,该游乐场共计接待2250万游客,即一半的世博游客到访了游乐场,曾参观过蒙特利尔世博会的娜塔莉至今对游乐场印象深刻:“累了就在游乐场看看演出,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因为在群岛举办世博会,各展区之间距离较远,组织者为此建设了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电车。此外,组织者还投入了不少有趣、新颖的交通工具,让游客参观展馆之后能享受交通的乐趣,比如桦树皮制作的小船、豪华的游艇、新式的气垫船和可供出租的自行车,在人工岛和湿地之间用这样的交通工具穿行,本就是件乐事。

  另外,蒙特利尔市的居民也为应对世博大客流贡献良多,当地居民将住宅当作临时旅社接待了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

  【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

  热门演出发放专门入场券

  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会场选址在瓜达尔基维尔河中一座平坦的小岛上,将近半年的展期内接待了大约4180万人次的游客,平均每天超过24万人次,而最大单日客流超过63万人次。

  人们在英国馆、美国馆等热门展馆前排起长队。为了应对大客流和安抚排队的游客,不少展馆动足了脑筋,美国馆在入口处销售罐装啤酒,日本富士通馆定时为它的三维演示发放入场券以控制人流……主办方在园区内设置了许多喷泉、凉亭、绿地和降温设备,让游客在凉爽中平心静气地排队。

  为了让游客更方便地出入园区,主办方在园区各个方向都设置了出入口,并配置了高铁车站和大型的停车场。在园区内,主办方设置了单向环形的公交线路,将各个展区和出入口连接起来,还设置了环绕西班牙展区和国际展区的单轨电车,让游客能够快速地在园区内穿行。值得一提的是,该届世博会还为游客建造了跨越瓜达尔基维尔河的空中缆车,游客能在空中饱览园区美景。虽然如此,游客还是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才能坐上交通工具。

  排队归排队,据一位参观者回忆:“即兴演出和街舞表演给游客带来的欢乐,半夜时分园区里到处都是歌舞表演。”

  【1970年大阪世博会】

  垃圾袋为滞留游客御寒

  大阪世博会纪录片里,一组3分钟的排队镜头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人群第一排是穿着制服的引导员,手挽手构成人墙,缓步引领身后人潮,全场五六十万人安静无比,像潮水一样缓缓漫向世博园。

  1970年9月5日,大阪世博会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创造了在上海世博会之前的世博会史上单日最高纪录——83.6万人次!

  这一天,是个星期六,天气晴好,时年37岁的《每日新闻》编辑 井常三看到了“有生以来的最多人”。

  如此超大客流,当时的世博会运营机构“日本万国博览会协会”并没有充分预料到。游客班车已加班加点,园区广播也不断请游客尽快离场,但暮色渐深,仍有两三万人滞留在园区里,站台上人山人海。怎么办?运营本部开会研究,决定与地铁公司交涉,试图延长晚班地铁时间,不料提议遭到拒绝。

  夜里10点半,场馆的灯纷纷熄灭,运营本部再度开会,必须解决滞留游客的吃饭及睡觉问题。紧急筹措毯子1万条,但对滞留的近3万人远远不够,工作人员翻箱倒柜,最终拿出了所有垃圾袋一同分发,“聊胜于无”地御寒;派出小组去园区外厂家运面包,因为园内餐厅只准备当天食物,但工厂仓库里面包全部装车运回也远远不够,工作人员只能一个个挽起袖子捏饭团。

  次日,早期由于门庭冷落而全国大动员的大阪世博会,开始限制入场人数。此后客流都控制在了适当范围。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完成“最不堪一击的队形”

  有记者在回忆参观汉诺威世博会的亲历时,对“园区适意的环境和参观者井然的秩序”印象深刻:“参观者安静地排着队,不时轻松交谈,仿佛排队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一桩苦差事,而是与参观场馆本身一样值得享受的过程。”

  更不可思议的是,游客们甚至创造了一种世博 “排队艺术”:在最热门场馆之一的荷兰馆,展期内几乎每天都排着百米长队,由于展馆前空间有限,数千名参观者先是排成Ω形,充分利用了草地,后来Ω形排不下了,人们又排成了一个@形。从秩序上来说,由于终点与起点接近而且形状过于复杂,@形可以说是最不堪一击的队形,但汉诺威世博会的游客们却做到了。

  此外,主办方还积极利用夜场来疏导客流。据统计,使用晚间门票的约占游客总量20%,大大缓解了白天的客流压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