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泛泛说教,不如训练“框架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4日09:10  东方网-文汇报

  上周爆出的蒙牛公司某产品经理与一家公关公司数名高管联手充当“网络打手”,在网上散布流言攻击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一家曾被视作“标杆”的企业,其管理人员如此罔顾伦理道德,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凑巧的是,在近日举办的2010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来自诸多国际大牌商学院的院长们讨论的一个重点话题,正是商学院如何通过有效教育,把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植入”学生们的意识和行为中。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密特雷恩教授在演讲时明确指出:如果商学院的教育只是帮一些人、一些公司赚取更多的钱,那可以说是不道德的,“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证明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商学院更应如此”。

  不过,他和许多院长都承认,在商学院课程中,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重要却不容易操作”的部分,其效果也还值得反思。

  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

  许多商学院都开设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课程,但斯坦福商学院院长加思·塞隆纳教授坦率自问:“尽管谁都明白这在管理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这类课程中,我们具体要教会学生什么呢?究竟有效吗?”

  在他看来,商学院并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MBA(工商管理硕士)学生至少年已25岁,三四十岁的比比皆是,伦理与道德意识已基本成型,因此商学院教育的影响作用也许就很有限。“这些已有工作经历,又有着不同家庭背景与个人成长背景的学生,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业已固定,现在要想通过一两门伦理道德课程来重新塑造他们,当然很难!”

  加思·塞隆纳教授有些无奈地提出一招:入学后的教育不能不重视,但恐怕更要重视录取时对申请学生的充分考查,要尽量招收品格良好的年轻人,“因为这样的学生,更适合成为未来的企业领导人”。他还提醒大家重视老师们的品德,他们对学生有着或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能泛泛说教道德责任

  从本世纪初的互联网危机,到其后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丑闻,再到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商学院在每一个“危机节点”都受到责问,因为肇事者中颇多MBA。不少人疾呼,“商学院的院长、教授与学生身上都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而一些商学院开始在毕业生中推行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宣誓或者承诺。

  但实际的企业管理和商业决策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并非“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与之互相纠缠的因素颇多,处理起来十分复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小军告诉记者,我们当然希望通过管理教育把每个毕业生都培养成正直的道德模范,但太多的实际案例显示,一个很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当他身处企业决策层、面对利益交错的复杂情况时,也会做出不恰当的选择。因此,商学院不能泛泛教导道德责任。

  清华经管学院在为MBA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要求学生分析各种高难度的历史案例,作出决策;大家最终发现,事实上决策无法达到“完美”,因为任何一种选择,都会伤害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试想,今后当学生成为高管,面对巨大的业绩考核压力、市场竞争压力、董事会压力、现金流压力……或者面对复杂的危机事件,必须快速作出反应,他的决策又会怎样?”

  钱小军教授认为,管理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模范,而重在教会他们“框架性的思考方式”,尽可能让他们在作选择时,把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当做一个要素,多角度综合权衡,考虑有多少人会受此决策的直接、间接影响,这些人中是否包括客户与消费者,决策的潜在利弊……从而作出“最不坏的选择”,而不是“理所当然”选择自身利益的简单最大化。

  “我们开设的课程,并不单纯地讲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而是训练学生在复杂情况下作商业决策的能力。”哈佛大学商学院前院长杰·莱特教授在论坛上说,这门课渐渐成了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在做权衡与选择的过程中,学生也会理解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内涵,如何从长远角度规避风险,如何做一个能作‘不坏决策’的企业领导者——这比教他们做一个道德完人重要得多!”

  本报记者王乐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