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蓄水175米将使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5日16:24  国际在线

  

三峡蓄水175米将使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图表:26日三峡水库水位将蓄至175米 新华社发

  新华网宜昌10月25日电(记者刘紫凌 吴植 廖君)2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将首次达到初步设计的175米正常蓄水位。随着世界最大水利工程逐步由初期运行期转入正常运行阶段,其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所有功能都将在实现优化调度的条件下,达到设计正常值。

  经过数万名建设者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湖北宜昌的三峡工程除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外,已如期完成初步设计中的建设任务。作为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关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为最大化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早在工程初步设计之前,专家们就对三峡水库最高蓄水位应为海拔多少米的问题,进行长期的考察和论证。三峡水位越高,库坝区淹没损失就越大,库尾泥沙淤积影响就可能越严重;水位太低,又不能满足发电和长江枯水期为中下游补水的要求。综合权衡各种因素,最后选定175米作为水库蓄水的目标,以调和防洪、发电、航运等之间的关系。

  自古以来,洪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而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就是防洪。水库能蓄水至175米,说明工程设计的393亿立方米库容(包括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可有效使用。凭借此库容,三峡工程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有超过百年一遇至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也可保荆江河段安全。由此,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300多万亩农田、数以千万的人口可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三峡蓄水175米将使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10月24日17时,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4.78米,接近最终蓄水目标,在此高水位下,三峡船闸运行正常。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今年7月,长江上游发生流量为7万立方米/秒、超过1998年规模的特大洪峰,三峡工程从容应对,将洪峰拦腰砍掉一半,水位最高仅升至161米。通过拦蓄和泄洪相结合的优化调度方式,三峡工程今年汛期反复利用库容,共拦水266亿立方米,大大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

  三峡工程将来势汹汹的洪水拦蓄起来,通过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巨型水轮机组,将洪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而只有在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5米后,26台机组才能完全达到其设计能力。由此,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和调峰能力都将大大提高,可向电力系统提供更稳定的电能,从而更好惠及全国使用三峡水电的11个省份。

  按照设计,三峡电站年均发电量应为847亿千瓦时,而去年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不足800亿千瓦时。其发电效益被打折扣的原因,就是当年长江上游来水偏少,以及三峡水库在试验性蓄水期间加大下泄流量支持中下游抗旱而未能蓄满。

  按照三峡工程的初步设计,水库水位达到135米时,水库尾水在重庆涪陵;水位达到156米时,尾水在重庆长寿;水位达到175米时,尾水在重庆港。自三峡工程135米蓄水以来,湖北宜昌至重庆段600多公里航道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昔日“不夜航”的川江,已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在175米水位条件下,即便是万吨级船队,也可直抵重庆港。

  

三峡蓄水175米将使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10月24日17时,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4.78米,接近最终蓄水目标,在此高水位下,三峡船闸运行正常。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近年来,三峡大坝上游长江干线航道条件持续改善,支流通航水域不断延伸,船舶拖带能力显著增强,水运成本大大下降,三峡枢纽已成为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物流集散地。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江中下游对航运、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每年冬天长江最枯季节时,上游来水量最低仅有三四千立方米/秒,远不能满足中下游用水需求。

  作为季节性调节水库,三峡水库在每年汛后蓄至175米水位后,就积蓄了足够的水量在枯水期下泄,以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用水条件,直至在次年汛前消落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

  通常情况下,三峡水库枯水期的调度要保证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不低于39米,日均下泄流量为五六千立方米/秒。在2006年百年一遇的大旱中,三峡水库为下游补水有效缓解了旱情;2009年蓄水过程中加大下泄流量,也缓解了洞庭湖及鄱阳湖流域的旱情。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了解到,目前三峡工程正全面转入以运行为主的阶段,未来将以科学调度为支撑,更好地处理防洪、发电、航运、补水、地质、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