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万公里农村路载满惠农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6日06:39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吴宝书 齐 军 薛广乾

  一条路,让田间地头的绿色蔬菜在当天就能端上城市居民的餐桌;一条路,让常年靠双脚走远门的山里人,在村口就坐上了公交车;一条路,让城里人开着汽车就能直达偏远的乡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品尝到地道的野味美食……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记者走马山东农村,看到一条条新修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密织成一张连通城乡的客运网、物流网,给广袤的原野注入无尽的活力,让镶嵌在肥沃土地上的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贾学英说:“从2003年起,我省启动大规模农村公路改造,其投资力度、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山东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将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 600 亿元,新改造农村公路 13.5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2万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99% 以上。

  柏油路,农民致富的幸福路

  10月15日下午,在滕州市东郭镇石羊山村头,一条平坦的柏油路穿过田野,几辆大卡车停在路边,周围挤满了前来卖地瓜的农民,堆成小山似的地瓜被装进编织袋,整齐地摆放在车厢里。“这些新鲜的地瓜今天晚上就能运到济南的批发市场,城里人很喜欢。”正在忙着给农民付钱的一位客商告诉记者。

  这是我省农村最普通的一个场景。行驶在齐鲁大地的田野、 村庄和乡镇,处处都是干净的柏油路、水泥路,道两旁是绿树、鲜花。始于7 年前的我省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提高了农村路网通达深度,优化了路网结构和布局,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彻底结束了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要想富,先修路”。一条通畅的农村公路,往往能带动一个地方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号称“中国有机蔬菜第一村”的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宽敞的水泥路就修到了菜地旁。村支书王立军介绍说,有机蔬菜有一套完整的质量追踪体系,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便捷、快速和卫生的交通环境,他们村的1500 亩有机蔬菜每年要外运3000多吨。过去路况差,行程慢,损耗多,现在路好了,订单多了,有机菜种植面积连年扩大,每年新增300多亩。

  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我省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以种植、养殖、加工为特色的产业群体。伴随着一条条新修的公路,“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迅速兴起,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土地、建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推动了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大规模的农村公路改造,改善了乡村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搭建了良好平台,一批工业园、开发区和农村示范园依托农村公路发展起来。肥城市仪阳镇棋石岭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以前交通不便,生活困难,人口外流严重,从200多人减少到50来人。由于几年前一条新修的农村公路经过这儿,有投资商看中了这里的好山好水,计划投资一亿多元建设植物园,发展生态旅游。“没有这条路,我们是不会来这儿投资的。”开发商袁先生说。

  农村公路的畅通安全运行,还促进了农村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农业运输车辆大幅增加,为农产品走上市场提供了保障。同时,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农副产品价格,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

  在现代交通业影响下的农村,新型小城镇正在迅速崛起。 枣庄峄城区榴园镇王府山村村民王维永说,借助通达的乡村道路,附近的石榴种植规模达几万亩,十一期间“ 农家乐” 十分红火,每个饭店都满满的。由于人气旺盛,石榴园景区附近光银行就有工商、建设、邮政储蓄等好几家,俨然一个小城。

  把公路修到农民的心坎上

  2003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定为当届政府的重要任期目标,5月,在防治“非典”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省政府在德州召开全省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现场会,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此后,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现场会议,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调度部署。

  为农民修路,各级党委、政府起了主要组织领导作用。各市、县都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出台配套政策,严格目标考核。

  各地在修建农村公路时,注重结合各自实际,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肥城市在修路之前,先请专家结合全市的地形地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论证,制定了“五纵五横” 全区域交通规划,全市实现了“半小时交通圈”。

  “要把农村公路当做高速公路一样注重建设质量。”这是山东交通人对农村公路建设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管部门,省交通厅(2008年改为省交通运输厅)确立“ 决策在省、安排在市、实施在县、受益在村、积极优先”五项原则。工程质量、廉政建设、农民减负是关系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他们将这三项工作定为“三条防线”,实行一票否决。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各地创造实施了各种办法,保障工程质量。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强制推行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施工,发动群众参与工程监理,及时处理质量举报案件。全面推行施工、廉政“双合同”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提前介入,并与检察机关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狠抓工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预防腐败案件发生。

  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省坚持贷款融资、财政投入、社会捐助、市场运作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省交通运输厅累计筹集补助资金100多亿元,对全省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给予补助。

  在建设过程中,许多地方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直接包乡镇、包村庄、 包项目,结对帮扶。一些地方还通过拍卖农村公路及大中桥冠名权、路林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手段积极筹集配套资金,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

  谁为民办事,老百姓就会记住他的恩情。在滕州市的黄连山公路开通的那天,附近的老百姓自发地来到仪式现场,燃放鞭炮来表达对施工队伍的感激之情。

  “枣庄模式”推向全国

  农村的公路修建难,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更难。

  由于受资金能力的限制,农村公路改建普遍存在投入偏少、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如果管理养护不到位,必将导致前建后坏,造成严重浪费。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牛佳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四级农村公路每公里造价约30 万元,而养护1公里农村公路平均每年仅需 1.6 万元;如果只建设不管养,寿命期限一般为3-5年,如果管理养护得好,使用寿命可延长至10年左右。

  正是认识到管理养护的重要性,枣庄市坚持政府主导,资金、人员、责任、考核、奖惩“五个落实”,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5000元、乡道4000元、村道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管理养护,建立起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被誉为“枣庄模式”,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在全省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接近尾声时,2008年,省交通运输厅组织1700多名技术人员,用了14万多个工作日,对全省农村公路情况进行了“回头看”调查。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全力加快农村公路立法步伐。2008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并于当年12月 1日正式实施。

  公路养护每年都需要钱,政府承担了这个责任。济南市每年从市财政列支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1000万元,泰安市政府去年安排专项资金600 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德州市将市县两级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支出比例确定为同级财政收入的1%-3% 。目前,各市大都明确了市、县、乡三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的定额补助标准。

  为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的作用,我省坚持建、养、管、运并重,路、站、运协调发展,对路、站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按照“前站后所”模式,全面启动集农村公路管理、客运、货运、农村物流“四位一体”的乡镇交管所建设,全省累计建成规范化交管所 1355个,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等级客运站。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优化线路布局,调整运力结构,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 99.7%。

  省交通运输厅还结合成品油税费改革人员分流安置,充实加强农村公路基层养护管理队伍。目前,全省共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 6900多名,养护员达7.6 万人,基本建立了以县级政府为主体,省市两级交通运输部门行业监管,乡镇和村委会积极参与的五级农村公路管养体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