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7日03:56  舜网-济南时报

  10月26日9时许,三峡水库水位涨至175米,首次达到工程设计的最高蓄水位,标志着这一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的各项功能都可达到设计要求。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 (记者刘紫凌 吴植廖君)26日9时许,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在三峡坝顶宣布:“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成功蓄至175米!”顿时,现场欢声雷动。在走过18年的建设历程后,三峡工程终于首次达到初步设计的正常水位。

  这是三峡工程建设运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它的“成人礼,”标志着这个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各项功能都可达到设计要求,其综合效益可全部发挥,同时整个工程及水库将接受高水位的全面检验。

  三峡工程于今年9月10日零时启动第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本次蓄水在总结2008年和2009年试验性蓄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兼顾了上、下游用水需求,较好处理了防洪、发电、航运和补水之间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将开展一系列建筑物监测和设备运行试验,对水库泥沙、水质变化等都有系统的观测计划。三峡水库175米高水位持续时间约2个月,之后,水库水位将根据上游来水情况及下游航运、供水等需求逐步消落。明年汛前,水库将消落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以腾出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目前,三峡工程除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外,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的建设任务,正逐步由初期运行期转入正常运行阶段。未来几年,三峡工程还将继续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对工程继续进行全面检验。

  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利好

  三峡集团公司

  介绍,水库水位达到

  175米后,三峡将成为一座江深水阔的峡谷型水库,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一次性拦洪221.5亿立方米。长江最险处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出现千年一遇洪水,辅助采取分洪措施,可避免长江下游遭受毁灭性洪灾,也可使工程发挥更大的补水抗旱作用。

  三峡发电机组在最高水位下将发挥最大效益。水库水位从156米上升到175米,三峡电站每年可多发电100多亿千瓦时,发电能力和调峰能力更加强大。

  另外,水位到达175米,库区航道将延伸150多公里,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大量碍航礁石被淹没,险滩消失,长江通航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货船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原来的5倍,航运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两岸边坡稳定是最大挑战

  考验

  三峡集团公司提供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175米蓄水47天以来,大坝、船闸、厂房、茅坪溪防护坝等建筑物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均在设计范围之内,取得的监测成果反映三峡工程挡水建筑物及基础工作性态正常。

  随着水库水位达到175米,三峡电站投产的26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也首次接受最高蓄水位的全面考验。蓄水期不是发电的主要时期,机组发电主要靠水位消落和汛期。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专家组成员及机电组组长杨定原表示,高水头下,温度和振动是考验机组运行情况的两个最重要指标。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发电机组运行平稳正常。三峡集团公司公布的机组运行情况表明,国产机组的制造和运行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是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监测对象。三峡工程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透露,2003年6月至2010年9月,三峡入库泥沙15.68亿吨,出库泥沙4.128亿吨,水库淤积泥沙11亿多吨。他说,由于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和水库建设等多方面原因,三峡水库年均入库沙量逐年减少,目前已较初步设计水平减少了56%左右,比原来预计的情况要好得多,不会造成威胁。

  地质监测情况也好于往年。三峡集团公司的实测显示,在今年的蓄水过程中,库区2400余处涉水滑坡体运行稳定,目前尚未收到险情报告;地震监测情况也好于往年。三峡水库现在蓄水至175米后,2011年度库区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发生重大变化可能性不太大。10月21日,巫山望峡危岩滑坡体发生滑坡,滑坡土石方约2万方。此危岩滑坡的重要原因是下面多个煤洞长期挖煤挖空了山体所致,与三峡蓄水无直接关系。

  另外,蓄水也未带来水质恶化。今年175米蓄水以来,长江上游干流主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Ⅲ类,支流水质以Ⅲ-Ⅳ类为主,较之前两次蓄水过程无明显变化,整体水质保持稳定。

  在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看来,库区两岸边坡是否稳定,可能才是三峡工程蓄水175米后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相关链接

  蓄水至175米历时47天

  9月10日零时,三峡工程七号泄洪深孔闸门关闭,第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正式启动。三峡集团公司介绍,这次175米蓄水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起蓄时间提前,起蓄水位比前两次高约15米。在汛末来水较丰时就开始蓄水,以解决水量不足问题。

  三峡集团公司介绍,175米蓄水历时47天,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需要高度谨慎、严密观测、科学调度。

  9月30日,三峡水库水位超过162米,顺利完成9月目标。因为起蓄水位较高,蓄水速度有所控制,出库流量放得较大,20天内水位仅上涨2米。其间还出现过短暂的“入不敷出”现象,水位一度小幅回落。

  10月以来,三峡加快蓄水步伐,连续调低出库流量,大大低于入库流量,水位上涨迅速。10月4日,三峡水库水位涨至165米,进入“十米冲刺”阶段;10月12日,水位突破170米,进入“五米倒计时”。

  10月26日9时,坝前水位达到175米。

  ■新闻背景

  三峡工程大事记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

  1993年9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

  2003年6月,三峡工程首次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35米,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峡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

  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9月,三峡工程实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标志着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发挥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

  2008年9月,三峡工程开始首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2.8米。

  2008年10月,三峡大坝左右岸26台70万千瓦巨型水电机组全部投产。

  2009年9月,三峡工程第二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1.43米。

  2010年7月,三峡工程经受住流量为7万立方米/秒的特大洪峰考验。洪峰规模超过1998年洪峰,是长江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第三大洪峰。

  2010年7月,三峡电站26台机组顺利完成1830万千瓦满负荷连续运行168小时试验。

  2010年9月,三峡工程第三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

  2010年10月,三峡水库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

  (据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