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05:55  大众网-大众日报

  即墨市蓝村镇党委书记于毅

  制鞋产业是即墨市蓝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最大载体,这些年来,我们突出“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立足打造“中国制鞋名镇”,抓规划、抓服务、抓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富民强镇良性互动。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 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868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000多元,连续多年入围青岛市郊区经济发展20强镇,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制鞋产业基地、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级重点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

  转方式、调结构,无疑又是一次创业。我们要拓展科学发展新境界,紧跟形势,结合实际,发展高产能,注重高效益,不断促进镇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朝着工业产值过百亿元、财政收入过亿元的目标稳步推进。

  提高素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要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必须有一批理论素质高,政策能力强,善于解决疑难问题,抓落实到位的领导干部。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素质。

  针对农村改革带来的矛盾和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深入排查不和谐因素,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一是抓好机关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午禁酒、民情调研等规章,确保机关工作高效有序运转,提高了工作针对性和服务发展的水平。为拉长制鞋产业这一传统产业优势,镇领导带头深入制鞋企业调研,认真分析梳理产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制鞋业户的迫切需要和产业提档升级的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开展对制鞋企业的扶持。针对产业规划不清晰的问题,投资60余万元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制鞋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 4 个专项规划,投入 1 亿多元,整合村级零散皮鞋加工区,建设了240亩精品鞋加工区,鼓励业户退村进园;针对企业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问题,镇财政每年拿出30 多万元,与引进的青岛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开设了制鞋研发设计与制鞋工艺两个专业,每年为我镇培养专业人才200余人。协调20 家制鞋企业与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培训,每年为企业培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次。二是抓好村庄突出问题的解决。今年以来通过深入调研,全镇共梳理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社会稳定等八方面70 个问题,并分类建立整改落实台账。三是抓好村庄债务化解。我们始终把化解村庄债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自去年以来,通过盘活村庄闲置资产、规范清理合同等形式化解村庄债务860万元,使多数村庄清除了债务。

  抓好强基工程切实执政为民

  要求得镇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新一轮“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取得更大成效,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打牢执政为民的坚实基础尤其重要。一是选好带头人。建设一套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民主务实好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村级班子有战斗力的地方,新农村建设就能顺利开展。在第九届村“两委”换届中,我们把“能自己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选拔村班子带头人的重要标准,着重加强对农村致富能人的锻炼、培养,增强其对党组织的感情,并逐步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村干部,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和人才基础。

  二是民主管理促规范。以村级组织制度建设为核心,完善了村庄财务、政务公开、民主议政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村级“四日合一”民主管理体系。制定了《村庄党支部书记工作规范》、《关于切实加强村务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规章制度,对村庄支部书记实行紧密型管理,严格坐班和请销假制度,使村庄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党员干部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素质和能力。每年对农村党员开展两次集中培训,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作专题讲课辅导。坚持对支部书记轮训制度,采取请进专家每季一讲,走出去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对支部书记村庄管理和科学发展知识的培训。坚持重大决策问计于民,由村庄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干什么工程、干多少。实行事前征求意见、事中公开过程、事后反馈结果的全过程公开,在每个村庄成立由5-7人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用什么材料、什么价钱均张榜公布,特别是资金筹集、使用、投工投物情况全部向村民公开,做了农民盼望的事、建了农民喜欢的工程。

  三是摸透实情求主动。镇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对村庄班子建设、民主管理、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等工作进行了详细调研,深入查找影响村庄发展的瓶颈问题,帮助村庄理顺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镇的信息网络,在每个村庄都安排一名信息员,负责收集和上报各类舆情信息、社会治安、信访、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指导、对口落实,增强了工作的超前预见性和处置主动性,排查问题处结率达到 98% ,使许多不稳定因素、不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创新工作机制促进稳步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一是创新工作承诺机制。坚持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内涵,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党委承诺制、村庄党支部承诺制、党员承诺制。针对皮鞋业户反映的销售网络不健全,开拓市场难等问题,镇党委作出承诺:全力建设皮鞋物流中心,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扩大销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投资400万元建设了镇物流中心,开辟了辐射 20 多个省区市、 150 多个城市的国内物流线路和日、韩、俄等6个出口国,旺季日均托运皮鞋50万双,从而推动市场竞争力大为增强,每双鞋纯利润由3年前的3-5元提高到现在6-10元,实现了收入翻番。村庄党支部承诺制和党员承诺制也严格按照党委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和党员岗位职责,作出采取措施、完成时限等方面的承诺,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二是创新投资机制。建立了符合镇村实际的自主决策投资机制,广泛调动村庄投资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群众的参与热情。近年来,投入 2500多万元新建中小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善了就学就医条件;投入5000万元建设了17处文化广场,村村建立图书室,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投入 300万元在重点区域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了安定的就业环境。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由镇长直接分管,对新农村建设定目标、定责任、给权利、看成果,每季度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进行督查考核。在研究考核目标时区分不同情况,根据村庄基础条件确定创建标准,使全镇村庄全部达到即墨市级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对围绕支柱产业引进项目、自主创新、争创名牌等给予重点扶持,对获得国家、省、青岛市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优先帮助规模以上企业解决土地、资金以及用工等问题;对村庄新农村建设实行积分制,鼓励村庄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工作;对获得上级表彰奖励的,按照奖金1:1配套实施奖励,在全镇形成了新农村建设“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