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假币犯罪案件审理统一裁判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07:35  法制日报

  本报北京11月2日讯记者周斌见习记者卢杰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的《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于11月3日起施行。这是最高法继2000年发布《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假币犯罪活动的通知》之后,就审理假币犯罪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制定的又一司法文件。

  据介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假币犯罪活动仍然持续高发,假币犯罪手段更趋隐蔽,犯罪对象更趋多样,且呈家族化、职业化、产业化发展趋势,查处难度明显增大,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明显增多。

  《解释二》规定的问题,有些是司法实践当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如伪造货币的具体理解、伪造停止流通货币的司法定性等;有些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制造真伪拼凑货币、伪造贵金属纪念币的司法处理等;有些是《解释一》规定中存在局限的问题,如伪造境内不可兑换的境外货币的司法处理等。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天在此间说,《解释二》的施行,进一步严密了法网,有利于消除各种歧见,增进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打消司法疑虑,依法惩治新形势下各种新型假币犯罪。

  相关链接

  去年公安机关在全国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共破获假币犯罪案件368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74名,缴获假人民币11.65亿元。

  去年全国法院共受

  理各类假币犯罪案件1194件,结案1054件,其中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重刑犯242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