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脱口而出的“拆迁养活你”背后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08:36  国际在线

  “为了发展,就得拆,没有我们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江西万载县某官员的这句话,激怒了前往该县讲课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他愤然离席而去。(今日扬子晚报A17版)

  于教授斯文敏感,被雷人雷语所雷倒,顺带着也让公众见识了地方官员对拆迁的癫狂指数。从新拆迁条例的难产到“血房地图”的出炉,从“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到“没有拆迁你们就没饭吃”,道理说尽的背景下,任何荒唐的逻辑与辩白都无非是要推销背后的“强拆有理”论。

  万载县某官员的说法其实也算振聋发聩,“没有我们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冷静地想想,寥寥数语生动揭示出地方行政的生存图景:一者,拆迁已成为地方GDP的主力军,建也GDP、拆也GDP,拆拆建建之间,社会总财富虽然未有增益,但账面上的数字肯定是好看多了,没有强拆,少数地方经济还真没了主心骨;二者,在他们眼里,知识分子是没有用的,所谓“技术创新”或者“智力经济”,抑或是中央大力提倡的“经济转型”,在这帮官员们眼里,完全是糊弄舆论或应付检查的鬼话,个个都急功近利得很。费心思养知识分子等“核心竞争力”出效益,还真不如派个低薪高能的拆迁队来得实惠。

  有了这样的解读,公众自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强拆的花样层出不穷、强拆的手段无所不用;同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经济转型在某些地方总是拖沓迟滞、对知识与规则的冷眼何以心安理得?“没有我们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这话太熟悉了,“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宜黄来信”言犹在耳,“万载雷语”继续挑逗公众对权力的认知。

  丛林社会当然不需要知识分子,那里的生产力就是肉搏戏。“万载雷语”里有几层意思还是值得公众好好玩味的:譬如,在“宜黄来信”被全国舆论强烈批驳、且相关当事人被“雷霆问责”后,强拆粉丝们为何丝毫没有“杀鸡儆猴”的警觉?强拆粉丝如此众多,几乎每个人背后都必有悖逆法治的事件在民间激荡,权力监管部门如何从“面”上厘清这些汹涌暗流?地方经济的发展究竟靠什么、短视思维为何屡屡战胜长远目光?强拆的症结,一是为权、二是为法,要纾解这两方面的沉疴,真能指望一部新的拆迁条例一劳永逸?

  发展有时候确实需要拆迁,也不是说所有的钉子户都天然有理。但权力如果不能关进“笼子”,那必然只能以张牙舞爪的姿势肆意横行。拆迁并非都是坏事,但却实在地成了一个坏词,说到底,它背的是权力失控的黑锅,它变异成了权力换利益的代名词。而被权力豢养起来的那些鼓吹高房价、靠拆迁吃饭的“知识分子”,其实也还是真实存在的。(邓海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