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解析——人口普查查些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09:15  贵州都市报

  普查登记结果,不得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绩效考评或兑现奖惩的依据

  11月1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启动,调查中使用普查短表、普查长表、死亡人口调查表、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普查表共四种表,绝大部分居民涉及的是普查短表和长表。

  与前5次人口普查不同的是,本次普查首次将居住在我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境外人员也作为普查对象,这是本次普查的一大亮点。昨日,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项目负责人还对本次普查提供了多个角度的分析。

  人口流动

  人口普查,关于人的情况当然是重点。大部分居民只需填写短表。它主要集中了解人口情况,耗时大约10分钟左右。短表内容包括按户填报和按人填报两类。按户填报的有:户编号、户别、本户应登记人数、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本户住房建筑面积、本户住房间数等6项。

  按人填写的则包含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等12项。

  本次普查对人口流动作了更细的划分,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分为: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下、半年至1年、1年至2年、2年至3年、3年至4年、4年至5年、5年至6年、6年以上9个选项。

  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分为: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学习培训、随迁家属、投亲靠友、拆迁搬家、寄挂户口、婚姻嫁娶、其他9个选项。

  有关负责人分析表示,普查流动人口,难度比较大,但对人口流动时间和原因进行详细了解,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国家了解人口结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政策外生育人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我省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防止漏报瞒报的通知》规定:

  对于以往因各种原因未落户口的人员,要在认真调查核实后,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如实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和常住户口登记。

  对在人口普查登记过程中如实申报的政策外生育人员,按照《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较低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生活确有困难的家庭,经本人申请,当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对在本次人口普查中仍隐瞒不报政策外出生人口的夫妇,一经查实,将从严处理。

  人口普查登记结果(包括户口整顿结果)不得作为对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各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绩效考评或兑现奖惩的依据,不得追究以往绩效考评成绩;对人口普查中继续瞒报的,一经查实,依法从重处理。

  在人口普查登记结束前,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全力以赴配合做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对在普查登记中如实申报的政策外人口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准予登记户口。

  学业与就业

  除了短表外,将抽取10%居民填答长表。长表除了关注短表中的内容外,还对住房、教育、就业、婚姻、生育、老年人健康等进行了相对详细了解,完成需要耗时大约30分钟左右。

  对于15周岁及以上群体,长表列出了工作情况、行业、职业、未工作原因、3个月内是否找过工作、能否工作、主要生活来源等关于就业的问题。其中在未工作原因中,设置了9个选项。

  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普查中,部分未工作人员可能会问及普查的作用。普查对个体境况没有立竿见影的改善效果,但是,普查是国家制定就业政策的参考依据,这对于整体人群都是有重大意义的,自然也惠及个人。

  住房状况

  关于住房,除了短表中列出的本户住房建筑面积、本户住房间数两项外,长表还列出了住房用途、本户住房建筑面积、本户住房间数、建筑层数、承重类型、住房建成年代、主要炊事燃料等等问题。

  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住房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了解老百姓目前的住房状况,对于国家今后制定与住房相关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生育与健康

  生育和老年人健康也是本次人口普查中的重要内容。在长表中,对15至64周岁的妇女,设置了生育子女数问题;对15至50周岁的妇女,设置了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的生育状况问题。两个问题都涉及到生育子女的性别问题。据分析,这些是分析性别比的重要内容。

  关于60周岁及以上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设置了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4个选项。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老龄化社会来临,国家迫切需要了解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制定涉及养老等方面的政策,规划与养老相关的设施等。

  据悉,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

本报记者 方正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