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肠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10:05  荆楚网-楚天金报

  楚天 10月27日的“金报专家热线”由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陈继贵主任主持,主题是“遏制大肠癌 早期筛查不可忽视”,下面是此次热线内容的摘要记录。

  问:我的爷爷、爸爸都患有大肠癌,大肠癌是否有遗传,我该怎么办?

  答:大肠癌是一种遗传倾向比较突出的肿瘤,约20%-30%的大肠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两种大肠癌更要警惕:第一种医学上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第二种叫作“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亲属中有大肠癌患者的人,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大3-4倍,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则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对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应该定期检查,检查时间的确定:① 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直肠癌家族史者,应从20 岁开始或早于亲属发病年龄10 年起,每3 年接受1 次结肠镜检查。②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族成员应在15一20 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以早日发现结肠息肉病。

  问:放射线治疗可以引起直肠癌吗?

  答:许多研究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直肠症状(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便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问:我有大肠息肉,该怎么处理?

  答: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可以说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适用于有蒂较大的息肉。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小息肉,既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还可以送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3、黏膜切除法:主要用于无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4、分块、分期摘除法:如果息肉较大,无法一次性切除,可以采用分块电切的方法将息肉逐步切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若无法一次全部切除,则要求患者定期进行分次电切治疗。如果息肉过大或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内镜下无法切除者,则需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息肉切除手术后应定期随访,建议1年内做一次结肠镜检查,若情况稳定,每2到3年随访1次。

  问:我患有肠炎,现在大便时有黏液,怎么办?

  答:慢性结直肠炎的症状有以下几点:①排便异常:多数患者有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②血便、黏液便或脓血黏液便:多数患者有黏液或黏液血便,直肠炎症明显时可有血便或脓血便。③腹痛:可有轻至中度下腹隐痛,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④肛内感觉异常:直肠炎患者常有大便不尽,里急后重感,亦可伴有肛内灼热、疼痛等感觉异常。行结肠镜检查可确诊。

  慢性结直肠炎的治疗:①调理:病人适当休息,进清淡、少渣、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食物,并做到心情愉快,劳逸结合。②全身治疗:可根据病情口服、肌注或静滴抗生素,配合口服丽珠肠乐、得舒特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中药治疗应以健脾补肾、益气除湿为治本之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标之用。③局部治疗:中西药结合灌肠。

  问:我每3-4天排大便一次,大便干结,偶有大便带血,是不是便秘?

  答: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难,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建议及时就诊,按医生要求进行相关检查(结肠镜检、大便检查、血生化检查、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给予相应处理。

  便秘的治疗策略应首先采用一般治疗,包括正确的饮食、足够的体育锻炼和每天通过早餐引起条件反射以实现正常肠道反射的重建。如果这些措施仍然不能奏效,则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是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选用适宜的药物,软化粪便,促进肠道动力,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和排便生理。若这些手段均不能起效,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整理:记者李娅 通讯员何妍荔)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