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华长乐台考古有大进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08:17  南方日报

  汉代古城遗址有望重现,专家称其价值意义不逊“南海Ⅰ号”

  南方日报讯(记者/柯鸿海通讯员/万自明廖伟军)昨日,南越王赵佗在岭南所建的四大行宫之一、位于五华县的西汉长乐台建筑遗址有了新发现:遗址主台北端山顶新发现了古代纹绳瓦,另在南坡新发现疑似建筑遗址的护坡,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专家称沿此线索或能找到汉代古城遗址。

  据介绍,西汉长乐台(狮雄山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是广东省罕见的汉代高台古建筑遗址,此遗址在1982年5月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1984年至1990年,省考古研究所和五华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4次发掘,轰动全国。1989年6月,该遗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

  去年以来,五华县委、县政府将西汉赵佗行宫长乐台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列为“文化名城”建设和推进旅游产业升级的重点工作项目,邀请省文物考古专家进行规划保护,拟在遗址上重建赵佗行宫。被杂草湮没沉睡近30年的长乐台建筑遗址,重新进入了世人视线,并引起了国内考古专家和相关部门的关注,昔日西汉长乐台风采重现在望。

  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认为:“如果修复西汉长乐台开发狮雄山与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连在一起成为旅游线,必然会提升广东的文化软实力,也会带动五华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以往的4次挖掘由于资金限制,挖掘仅在长乐台主台位置。这次调查,工作人员走遍了长乐台周围的山头,虽然目前在周围山头尚未有重大发现,但是在长乐台所在的狮雄山上,有了重要新发现:一是在长乐台北端约200米名叫铁井头的山顶,工人们用镰刀砍掉厚厚的杂草后,发现随处可见战国至汉代的纹绳瓦碎片,以前的挖掘是没有抵达这个区域的。工作人员把山头顶的草丛割成了“十”字形的探测带,然后用洛阳铲人力钻进去,探筒在60厘米到2米之间取出泥土,专家又从取出的“熟土”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特点的古陶片。此外,在距离长乐台约100米的南坡柚子园里,工作人员在地皮层发现了疑似汉代建筑遗址的文化堆积层。这两处新发现说明长乐台不止是以前考古挖掘的回廊式建筑,或还有重要的附属设施建筑群。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尚杰认为,长乐台遗址和历史文献记载对得上,它的发现和挖掘,为研究南越国历史、岭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长乐台遗址的价值绝不逊于“南海Ⅰ号”。

  ■名词解释

  五华长乐台

  秦朝末年,秦始皇在岭南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

  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当时的汉武帝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并授予他“南越王”的印绶。接受汉武帝所赐的“南越王”印绶和诏书时,赵佗特意在五华华城镇境内的五华山下,筑一“长乐台”以接受赐封。

  据史料记载,当时赵佗在岭南地区筑了4个行宫(台),分别是广州朝汉台、广州越秀山越王台、新兴白鹿台、五华长乐台。至今为止“五华长乐台”是唯一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汉代遗址,其余3处目前仍未发现踪迹。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