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温李长之的批评精神

  余生平自矢者有二语:一曰与愚妄战,一曰为理性争自由。——李长之

  李长之与批评结缘一生,从1932年的《请教八股的唯物辩证法》到1957年的《为专业的批评家呼吁》,他一生都未曾缺席批评的事业。

  在1942年结集出版的《批评精神》中,李长之系统地阐释了他的“批评构想”,书中热烈地呼吁批评精神,推崇“感情的型”的批评。

  “什么是批评精神呢?就是正义感;就是对是非不能模糊,不能放过的判断力和追根究底性;就是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要求并欲其普遍于人人的宣扬热诚;反之,对于邪恶,却又不能容忍,必须用万钧之力击毁之;他的表现,是坦白,是直爽,是刚健,是笃实,是勇猛,是简明,是丰富的生命力;他自己是有进无退地战斗着,也领导人有进无退地战斗着。”(《批评家的孟轲》)李长之是这样地钦慕于孟子,并从中总结出伟大批评家的共同的“批评精神”。

  在长达20余年的批评实践中,他浑身散发着原始儒家那种昂扬激切的理想光芒,高扬道德理想的批判大旗,“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因此,他所谓的批评又在反奴性。他说“批评是反奴性的。凡是屈服于权威,屈服于时代,屈服于欲望,屈服于舆论,屈服于传说,屈服于多数,屈服于偏见、成见(不论是得自他人,或自己创造),这都是奴性,这都是反批评的。千篇一律的文章,应景的文章,其中决不能有批评精神。批评是从理性来的,理性高于一切。所以,真正的批评家,大都无所顾忌,无所屈服,理性之是者是之,理性之非者非之”(《产生批评文学的条件》)。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生平志向的源头,他说“余生平自矢者有二语:一曰与愚妄战,一曰为理性争自由”(《悼季鸾先生》),“与愚妄战”,是为正道直行;“虽千万人吾往矣”,“为理性争自由”,乃是要为科学而理性的批评事业开拓自由的天空。

  他的批评精神是这样的激越和不妥协,他批评的对象,也就不能不具有绵绵的生命力了。正如他评价鲁迅一样“诗人的鲁迅,是有他永久的价值的;战士的鲁迅,是有他时代的价值的”,他做战士,但更希望当诗人!

  以批评为武器去建设新文化,确实要破,然而李长之对建设的立更看重:为了商务版《小学生文库》的不合时宜,他不惜与王云五论战,对此,老舍不禁赞道“与王老板战,如常山赵子龙,浑身是胆”。

  他内心深处涌动不息的生命感情原是温暖、真挚而源源不断的,因为这,他的批评绝没有人身的攻击和无聊的谩骂,在他看来,“狗咬狗似的论战,是在充斥着了,然而谁也咬不着谁,原因是在对手都是没有生命、没有灵魂的臭架子,而攻人的人又都是缺少能够窥出对手的要害来的盲目者。他们所以咬,是因为所见的太小,一如蝇子不能放过桌上的尘埃;而他们之所以咬不着,却是还没有咬的才干。彼此都没有战斗力,都没有论据,糊里糊涂一幕一幕在演,结果每每是空洞得一无所得”(《论目前中国批评界之浅妄》)。

  他神往的乃是那个写《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的勃兰兑斯,他说“我深感大批评家之地位和作用太重要了!勃兰兑斯太令人神往!他不惟有科学的训练,有天生的深入的识力,还有关怀人类社会的深情!批评家是创作的产婆,这话对,然而还不够,批评家乃是人类的火把”——温暖而照亮人心!

  (编者注:李长之(1910-1978),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林庚、季羡林、吴组缃并称“清华四剑客”,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批评家。25岁出版《鲁迅批判》,其他代表作有《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迎中国的文艺复兴》、《批评精神》等,均收在《李长之文集》中。)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